轉貼自香港蘋果日報 2006年03月22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060322/5757936
【本報訊】泰國四面佛一直被說得非常靈驗,在本港及東南亞擁有不少虔誠信眾,多名參拜四面佛的藝人如謝賢、謝霆鋒及鄭希怡等對佛像遭破壞和破壞者被打死一事感到震驚。
竹林禪院供奉四面佛
在本港多處地方有供奉四面佛,其中以荃灣竹林禪院最聞名;據稱,「賭王」何鴻燊、「鋼鐵大王」龐鼎元遺孀龐熊少珠等人都專程由泰國請四面佛到該寺院,而沙田古岩淨院也有供奉四面佛。
不少娛樂界名人包括謝賢和前妻狄波拉(拉姑),以及息影女星嘉玲等都篤信四面佛,其中狄波拉更曾因其歌星兒子謝霆鋒因○二年一宗「撞車頂包案」專程往泰國四面佛誠心祈福,後來謝霆鋒「大步檻過」,只被判社會服務令。
謝賢昨得悉四面佛受破壞感到不開心,「我同拉姑每年都會捐好多錢畀四面佛,希望有關方面盡快修葺好個佛像。」
謝霆鋒直言感到震驚:「四面佛係媽咪(拉姑)心血,家媽咪唔香港,我會主動通知佢,但對於破壞者被打死,我就覺得唔,唔應該為此而打死人。」
佛社辦祈福法會消災
香港佛教聯合會秘書處稱,根據《婆羅門史》記載,四面佛是印度婆羅門教派的象徵,並非佛教的神,二千五百年前不少婆羅門教徒都皈依佛教,而相傳四面神亦是潛修佛學的神,所以四面神與佛教有一點淵源。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講師釋衍空法師說,四面佛是泰國民間傳統參拜的神;他又強調:「只要個心相信神存在,得到教誨,就算個佛像被破壞,亦冇問題。」
亞洲慈航泰國四面佛社主持智慧上師指出,佛像受破壞,日後「肯定有大災難會發生」,佛社會於下月二日舉行祈福法會,祈求減輕災難。
2013年5月12日 星期日
2013年5月11日 星期六
有拜有保庇! 向四面佛求財 各中2.2億, 1.5億大樂透
相信許多人都會到廟裡向神明祈求發財、中大獎, 根據台灣彩券公司統計, 中獎人最常拜的神明是土地公及彌勒佛.
不過, 今年開出的2次大樂透頭獎得主則是參拜四面佛, 其中一位是向四面佛投幣許願二次沒成功, 最後一次問神明「可不可以有更多錢? 」得到四面佛應允, 結果中了1.5億大樂透, 另一個頭獎得主則是篤信四面佛, 有空常膜拜, 中了大樂透2.2億大樂透.
台灣彩券公司總經理黃志宜表示, 今年4月5日中得1.5億元大樂透頭獎的中獎人, 先是夢到有兩條大魚朝他游過來, 還隱約看到一個愛心形狀的圖案, 後來他在清明假期隨家人回鄉掃墓祭祖, 經過一家魚池餐廳, 門口魚缸裡也有兩隻魚像夢境場景般朝他游過來, 而且餐廳對面正好有一家彩券行, 還掛著愛心形狀的招牌, 男子當下倒車進入彩券行買了2注電選大樂透.
後來, 這名中獎人的太太也趁返鄉掃墓祭祖時, 順道前往新竹古奇峰普天宮求財, 準備離開要走到停車場時, 看到四面佛時, 向四面佛祈求能儘快還清房貸, 在許願池投幣時, 前兩次都沒得到神明的「應允」, 後來太太心中默問: 「是不是可以有更多錢? 」, 才獲得神明應允, 結果先生購買的2注大樂透, 其中1注就中了1.5億元頭獎.
除了這名中獎人有向四面佛求財, 黃志宜也透露, 今年6月14日開出的2.2億大樂透, 由一名在民間企業上班的中年已婚婦女獨得, 她與先生前來領獎時透露, 自己篤信四面佛, 有空常膜拜, 有靈感就會自己算牌, 再去投注, 而且只買大樂透, 每期平均購買500元至1000元, 並以自選號為主, 不固定投注站, 曾中過4000多元小獎.
不過, 黃志宜說, 這名中獎人這次中頭獎, 是先以家人生日組合先買了2注大樂透, 後來發現口袋還剩50元, 決定再加碼1注電選號, 沒想到就是這注電選號中了2.2億元頭獎.
(今日新聞網/記者顏真真)
兔年新書「行春行廟行好運」作者凌志文表示, 拜「四面佛」需要貢品有香、蠟燭、金紙、鮮花、素果等, 春節過年行春行廟是傳統習俗, 想賺大錢也要大聲說出來, 讓四面佛清楚知道所求之事是什麼. (記者林呈彥攝)
不過, 今年開出的2次大樂透頭獎得主則是參拜四面佛, 其中一位是向四面佛投幣許願二次沒成功, 最後一次問神明「可不可以有更多錢? 」得到四面佛應允, 結果中了1.5億大樂透, 另一個頭獎得主則是篤信四面佛, 有空常膜拜, 中了大樂透2.2億大樂透.
台灣彩券公司總經理黃志宜表示, 今年4月5日中得1.5億元大樂透頭獎的中獎人, 先是夢到有兩條大魚朝他游過來, 還隱約看到一個愛心形狀的圖案, 後來他在清明假期隨家人回鄉掃墓祭祖, 經過一家魚池餐廳, 門口魚缸裡也有兩隻魚像夢境場景般朝他游過來, 而且餐廳對面正好有一家彩券行, 還掛著愛心形狀的招牌, 男子當下倒車進入彩券行買了2注電選大樂透.
後來, 這名中獎人的太太也趁返鄉掃墓祭祖時, 順道前往新竹古奇峰普天宮求財, 準備離開要走到停車場時, 看到四面佛時, 向四面佛祈求能儘快還清房貸, 在許願池投幣時, 前兩次都沒得到神明的「應允」, 後來太太心中默問: 「是不是可以有更多錢? 」, 才獲得神明應允, 結果先生購買的2注大樂透, 其中1注就中了1.5億元頭獎.
除了這名中獎人有向四面佛求財, 黃志宜也透露, 今年6月14日開出的2.2億大樂透, 由一名在民間企業上班的中年已婚婦女獨得, 她與先生前來領獎時透露, 自己篤信四面佛, 有空常膜拜, 有靈感就會自己算牌, 再去投注, 而且只買大樂透, 每期平均購買500元至1000元, 並以自選號為主, 不固定投注站, 曾中過4000多元小獎.
不過, 黃志宜說, 這名中獎人這次中頭獎, 是先以家人生日組合先買了2注大樂透, 後來發現口袋還剩50元, 決定再加碼1注電選號, 沒想到就是這注電選號中了2.2億元頭獎.
(今日新聞網/記者顏真真)
兔年新書「行春行廟行好運」作者凌志文表示, 拜「四面佛」需要貢品有香、蠟燭、金紙、鮮花、素果等, 春節過年行春行廟是傳統習俗, 想賺大錢也要大聲說出來, 讓四面佛清楚知道所求之事是什麼. (記者林呈彥攝)
2013年5月10日 星期五
2013年5月8日 星期三
板橋四面佛~有求必應 ~心想事成~美夢成真
板橋四面佛~靈驗事蹟不斷
求事業~求愛情~求學業~求發財
幾乎是有求必應
心情不好時
人生低落時
不妨虔誠祈求
板橋真實案例:
- 陳女士奇蹟病癒鬼門關前撿回一命(即將上線)
- 賀,業績長紅,順利成交! 驚喜,才剛還願又成交!
- 感謝姚先生捐贈點香器還願
- 神威顯赫,昨天許願今天實現!
媒體報導:
藝人名人:
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生命之囚~佛史比丘開示
佛史比丘,是現代泰國非常著名的法師,在當地與國際上受到極大的景仰。以下這篇「生命之囚」即是他的開示,並且被彙編成書,我找到它的電子檔,放在這裡讓大家有空時候可以好好閱讀。
轉貼自http://mypaper.pchome.com.tw/ljmzen/post/1320145804
今天我們要談的主題是「囚牢」,瞭解囚牢會幫助我們更瞭解生命,更清楚能解除生命痛苦的佛法。所以,今天我們來談「囚牢」,請各位專心聆聽。
只要有囚牢狀態的地方,便有苦( dukkha )的存在,大家應該可觀察到各式各樣的苦都含有囚牢的本質。苦的特徵包括被繫縛、監禁或錮上鎖鍊,以及歷經各種困厄和紛爭。
如果你懂得這些,就會更瞭解「執著」( upadana )的意義, 因為只要有執著,就會有囚牢。執著使人被監禁於囚牢中,成為「階下囚」。
那個地方有執著,那兒就有束縛,不論是正面或負面的束縛,兩者同樣都會綑綁人。只要執著事物為「我」或「我所有」,便會產生繫縛,而人一旦陷入繫縛之中,就好比身陷囚獄一般了。
所有佛法的原則可以歸納為:執著是苦的因,苦是執著的果。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善加瞭解執著,為了便於瞭解執著,我們必須像看囚牢一樣把執著看清楚,執著就是心靈的、精神的囚牢。
我們學習佛法,修持止觀就是為了要摧毀執著。或者,打個比方,就是為了摧毀禁錮我們的囚牢。
我們現在所談的雖然是心靈或精神的囚牢,但它和遍佈各地監禁犯人的囚牢具有相同的特質。而這種純屬精神的囚牢,卻無法以肉眼得見,更奇特的是,人們往往自願被鎖在裡面。大家如此欣然前往並甘心被鎖在其中,真是心靈囚牢非常奇妙的一面。
自囚牢中解放即是自由
所有宗教最終的目標不外乎得救、解脫,想想各宗教常使用的「得救」、「解脫」等詞,或在其他語言中可恰當表達此涵意的字眼,其實這些字眼都具有相同的意義,那就是──得到救度。所有宗教都在教導如何得救,然而到底要超越什麼才能得救呢?要超越心靈的囚牢才能得救。
大家隨時隨地乃至此時此刻,都需求的一件事,就是所謂的「自由」,簡單地說就是脫離囚牢,不論是實體的、物質的,或心靈的、精神的囚牢。因而不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需要自由。
缺乏智慧的人只看得到物體的或一般的囚牢,並對它產生畏懼,但那些具有智慧的人,就可以更深入地看出精神囚牢有多麼恐怖和危險。
事實上,難得會有人被關入一般牢獄,而世人卻都被心靈的囹圄所繫縛。舉例來說,現在各位坐在這裡聽講,雖然是置身於一般的囚獄外,但卻都被禁錮在心靈的囚牢中,也正因為這種被禁錮的苦迫與壓力,驅使我們學習佛法和修習禪定。至於你是否已察覺到上述情況,這並不重要,因為無論如何,它都會迫使我們從掙扎中挖掘出一條逃脫心靈囚牢的路來。不管你是否知覺心靈受到繫縛,它都迫使我們不斷去尋求心靈的解脫。正因為如此,大家才會來這裡或到其他地方學習佛法。
雖然禁錮我們的就只是「執著」,但它卻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展現,共有好幾十種形形色色的囚牢。如果我們去研究各類型的囚牢,就會更瞭解這現象,更瞭解執著,同時也會更加明白佛法所說:苦的根源是「愛欲( tanha )」與「煩惱」( kilesa )。 如果能夠清楚而且徹底地瞭解「囚牢」,就能夠瞭解「苦」是怎麼一回事了。
佛教唯一的核心
另外, 我想建議大家直接使用 upadana (執著),而不要用 attachment 或其他英文譯字取代它。 目前你可能對 upadana 的意義還一知半解,但可試著使用這字眼,使你的口、你的心以及你的感受先習慣它。因為佛教的唯一核心就是斷除執著,當執著斷除後,便不再有囚牢,也就沒有苦了。
想瞭解 upadana 必須將英文中依戀附著( attachment )、 黏著的( clinging )及緊握的( grasping )三個字的意思融合在一起, 這樣才能確切表達 upadana 的涵意。當然最好是使用 upadana這個字,因為它的涵意比較豐富,能夠使我們以更寬廣的角度瞭解「執著」。
upadana (執著)雖只是個簡單的字,但卻最為重要,因為佛教的核心就是要根除執著,進而解除苦。請大家務必瞭解斷除執著就是佛教各宗各派的核心,這在每一宗派都可發現得到。上座部佛教也好,大乘佛教也好,禪宗、西藏佛教也好,或任何你所喜歡的宗派都好,他們只不過在名相、外在儀式或修持法門上有所不同罷了,其實就本質而言,同樣都是為了斷盡執著。
不必因為無法研遍佛教各宗派的教理而感到憂傷、沮喪或焦慮,別給自己找麻煩。假如你無法到西藏、斯里蘭卡、緬甸、中國或其他地方研習佛法,也不要感到憂慮,那只是浪費時間罷了。因為佛教唯ㄧ的核心,就是去除執著。如果要說上座部、大乘、禪宗、密宗及中國佛教之間有什麼差異的話,也只是外殼、表皮的肉瘤或儀式的多少不同罷了。佛教的真正核心,其實處處都相同,那就是執著的斷盡。所以不必因為無法研究各宗各派的佛教而感到悲傷或不足,只要全心修習斷除執著,那就夠了。
如果想要像專家一樣研究大乘佛教,就得研習梵文,但你可能學了一輩子仍然一無所知;或為了想好好地瞭解禪宗而去學中文,但耗盡一生學中文,到頭來還是不懂什麼是禪宗;若想瞭解西藏密教金剛乘,那就必須學藏文。只是學習這些語言,就要花上你將近一生的時間,但仍然無法真正瞭解任何東西,也無法進入佛教的核心。這些都只是外在表相,人們卻把它當成「新發展」( new development )。 如果要知道佛教的核心,只需要學習斷除執著,只要學習這件事,你就會瞭解佛教的本質了。因此,不管佛教被貼上大乘、上座部、禪宗或金剛乘的標籤,不管它來自中國、日本、韓國或其他任何地方,它們只有一個共同的核心──斷除執著。
其實單單上座部佛教,便有各種不同的形態,光是修習禪定就有許多法門,例如:觀察腹部的起、伏,或持念 Samma Araham (正阿羅漢)及 Buddho 、 Buddho (佛陀、佛陀),以及其他各種不同的法門。但只要方法正確,必定能斷除執著。如果不能斷除執著,就無法契入佛法的本質,那項法門也就毫無益處了。為何不對「斷除執著」(或者用比喻來說,對「摧毀囚牢」)產生興趣呢?所以,今天我們來談囚牢是再好不過了。
正確地說,我們實在無法從經典、技巧,或各式各樣的教義中學到如何斷除執著,我們必須在執著的本身,也就是在囚牢或苦之中學習,才能獲得真實的利益。因此,我們最好先找到這囚牢,以下我們就來談談「囚牢」。
向內學習
在此,我們面臨兩種選擇:是要向外學習,還是要向內學習?這兩種學習有天壤之別,而佛陀告訴我們必須向內學習。如來( Tathagata ) 曾宣說:應該要學習的一切,存在於活生生(未死)的身體中【譯註一】。那兒才學得到,因此我們就在那兒學習。向內學習,就是在自己活生生的身體本身學習;而向外學──從書本中或各式各樣的儀式中學習,是無法獲致任何用處的。請向內學習吧!請切記「向內學習」!
修習止觀,例如我們在這裡修習出入息念,就是向內學習。向內學習必須具有相當的耐力,但也不是太困難。實際上,人們所從事的高難度運動和特技等比修習止觀困難多了,然而人們卻有足夠的耐力來勝任這些。可見只要有適度的耐力,便可以透過專注觀呼吸來修習止觀。但有些人耐不住就半途而廢,其實只要再忍耐一些,便能有所成就。因此,請你以充分的耐力努力向內學習。
我想,使用譬喻說明會幫助大家更瞭解接下來所要討論的主題,因此我們今天就應用這個技巧來談「囚牢」。
生命本身是囚牢
大家首先要看清的囚牢就是生命本身。
如果你看得出生命是一座囚牢,就可說對自然真理有相當的瞭解了。然而,大部分人卻把生命當成可以玩樂享受的東西,他們浸淫於享受生命,並且迷戀、沈溺其中。正因沈醉於生命,更使得生命本身變成囚牢。
若能看到生命是囚牢,必然能夠看到生命中的執著。如果從未看到生命中的執著,就不可能瞭解生命即囚牢,反而會把生命視為天堂而心滿意足。生命當中有許多能滿足我們、迷惑我們的東西,對這些令人滿足、合意、迷戀的事物存有執著,就會造作出一座座的囚牢。對事物喜愛的程度有多深,則因執著生起的囚牢便有多大的束縛力,這是屬於正面的執著;而當我們憎恨或厭惡某些事物時,就形成負面的執著。只要是沈迷於事物中,不管是正面或負面的執著,同樣都是囚牢。
此外,每個人都要瞭解:只要對生命有執著,生命就會變成囚牢;對生命沒有執著,生命就不再是囚牢。此時此地,大家可以自己反省:「我對生命是否有執著?我的生命是不是一座囚牢?我是否正住在一座執著的囚中?」你必須非常詳細地觀察自己並徹徹底底地檢查,生命對你而言是不是一座囚牢?你是否已經有了囚牢?是否正住在囚牢中?否則為什麼要到這裡來靜坐、修習止觀呢?就本質來說,修習止觀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摧毀囚牢。至於研習與修持能否成就,或能否摧毀囚牢,那是另一回事,但真正目的就是要摧毀生命的囚牢。
仔細想想!如果我們無法辨識執著,那麼甚至會在不認得囚牢的情況下被捕入牢內,更糟的是,還會對囚牢感到滿足和迷戀,就如同滿足和沈迷於生命一樣。由於滿足和沈迷於生命,我們便被禁錮在生命之囚中。那要怎麼做才不會使生命成為囚牢呢?這是個必須謹慎而且準確回應的問題。
要如何生活才不會使生命成為囚牢?這意味著生命原本就不是囚牢,是人們起了執著,才使生命變成囚牢,是我們自己的無明、愚痴和缺乏正見,才使生命有了執著,而讓生命演變成一座囚牢。在泰國有句粗鄙且含責難意味的俚語「 Som nam na man 」,意思是「活該」!。生命本來不是囚牢,是我們無明的執著才產生囚牢,這只能說「活該」了!
如果你能成功地修習出入息念,就會相當瞭解生命,並進一步充分瞭解執著。如此,在生命中就不會存有一絲執著,日後便不再產生囚牢,現有的囚牢也會瓦解消失。這是非常有價值且具意義的事;但人們是否能接受,卻是另一回事,不見得人人都能夠瞭解。請試著來認識這些應該要瞭解的事實吧!它將激發我們以精力和毅力去摧毀囚牢。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生命必須隨順自然法則,或者說我們必須遵守自然法則來履行責任。我們必須覓食、運動、休息及鬆弛身心,必須靠工作維持生計,不去做這些,根本不可能!而被迫使去做,也是一座囚牢。我們得隨時遵循自然法則,這樣的事實就是一種囚牢。然而要如何打破這座囚牢呢?
為什麼我們會被禁錮在「必須服從自然法則」的囚牢裡?因為我們對自身或對生命產生執取,一旦生起執著,「我」便產生,便開始對生命感到不安、焦慮、害怕和恐懼。如果我們對生命沒有任何執著,這些便不會像囚牢一樣繫縛我們,而我們就可在沒有苦惱的情況下,尋找自己的需求,如去謀生、運動或照顧身體。如果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能遵行自然法則而不起執著,那麼不論做什麼都不會感到苦,這便是真理的微妙、奧祕、不可思議之處。
本能是囚牢
接下來要談的囚牢是「本能」。我們一直活在本能的影響下,處於本能的勢力下,不論是人類、動物或植物,只要有生命就具有本能。我們經常受本能的擺佈行事,尤其是性欲或繁殖的本能,它控制、逼迫我們,困擾我們的程度是多麼大啊!然而我們還是無法擺脫它,甚至有時還樂此不疲。當我們的孩子長大,性欲的本能發育成熟時,也會被這座囚牢禁錮住。
即使是喜歡炫耀也是一種本能,但許多人根本未察覺它是一種本能。實際上想表現自己就是一種本能,即使動物也具有想炫耀自己是漂亮的、強壯的、敏捷的或其他種種特徵的本能,像這種最糊塗、荒謬的本能也是一種囚牢。假如這種本能不是囚牢,它應該絲毫不會壓迫到我們才對。然而,它迫使我們去買漂亮的衣服和鞋子,而且還要擁有一大堆。為什麼我們要擁有這麼多的裝飾品和漂亮的鞋子呢?為什麼這些我們通通都想要呢?(請容我說:女眾這種現象特別嚴重!)好表現的本能就是一種囚牢,人們禁不起這種本能的驅使,只好被迫去隨順它。這種好賣弄自己的本能,真是各種本能中最可笑、最荒謬的一種!而它確實是一座囚牢。因為身陷這種囚牢,人們的錢從來不夠用。請仔細思考我們前面提過關於本能的例子,它們全是囚牢啊!
如果我們想一想、算一算花費,會發現我們花在打扮自己以隨時保持漂亮的錢,比花在食物上的費用來得多。再加上還要裝潢美化房子,花費就更可觀了。如果合起來算,這兩項花費比維持生命所需的費用超出太多了,可見我們花在生命非必需品的錢,比花在食物等生命必需品的還多。這又是另一種身陷本能囚牢的情況。
六根是囚牢
接下來, 要談一個最有趣、最貼近我們的囚牢, 那就是人人都有的六入( ayatana)或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它們也是囚牢。讓我們細細觀察,專心聆聽,以瞭解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如何變成囚牢。
巴利文稱六根為 ayatana 。 原義是指和外界相接觸、溝通的工具或管道等等,如果大家願意的話,可以直接用巴利文 ayatana 這個字。這六根全都是囚牢。
透過六根,我們得以和外界溝通、接觸,產生感受、經驗等,導致我們對自身生命產生執取。當執著於六根時,我們便得侍候它們,成為它們的奴隸。為了滿足眼睛,我們得侍候眼睛;為了滿足耳朵,我們得侍候耳朵;為了滿足鼻子,我們得侍候鼻子;為了滿足舌頭,我們得侍候舌頭;為了令皮膚及週身感到舒適,我們就得侍候身體;為了讓內心感到平順、舒暢,我們就得隨順心意。我們的所作所為正都為了取悅六根,因而屈服於它,淪為它們的奴隸。然後,它們便壓榨、控制我們,令我們無法逃脫,這就叫作「陷入根的囚牢」。
想想看,你們有誰不正像奴隸般地服侍六根?而且,還很樂意地去服侍它們,不是嗎?為了使眼、耳、鼻、舌、身、意感到舒適和快樂,總是忍受一切艱苦,並竭盡心力地服侍它們。因此,我們必須承認自己正是奴隸。缺乏智慧的人必然是六根的奴隸,被禁錮在六根的囚牢裡,只要能正確圓滿地修習出入息念,就可以逃出這囚牢;如果未能正確圓滿地修習出入息念,我們將被拘留在囚牢中,而且沒有人知道會被關到何時。
迷信是囚牢
接下來要談另一種人們沈迷於其中的囚牢,叫做 saiyasatr (註一)。 所有迷信的儀式及信仰都是 saiyasatr 。 愈是無明的人,愈缺乏知見,就被迷信的囚牢禁錮得愈嚴重。現今,教育和科學的進展,使我們更加認清自然的真理及事物的真相,但仍有許多人被禁錮在迷信的囚牢中。這因人而異,有些人迷信得較深,有些人沒有那麼嚴重,但都還是被禁錮在 saiyasatr 的囚牢中,只是迷信的程度和方式不同罷了。
雖然科學的進步已破除大量的迷信,但寺院或教堂中仍存有相當多的信。請容我這麼說:在教堂、寺院或其他類似的處所,是我們能找到最多迷信的地方。只要有祭壇、有人鞠躬膜拜神聖事物的地方,便存留著「睡眠者的科學」( science of the sleeper )。 saiyasatr 只提供給心靈處於昏昧狀態,或是無明而缺乏正見的人。例如在我們還年幼無法以理知判斷時,便被灌輸的許多迷信觀念。假如你仍相信「十三」是不吉祥的數字,那就是 saiyasatr ,表示你還在昏昧狀態中。 此外,還有許多迷信的例子,但最好不要一一點破它們,這類的事情都是囚牢,為什麼不仔細地把它們看個清楚?竟然讓「十三
」這樣的數字也變成一座囚牢!
道場是囚牢
接下來,我們應當談談那些莊嚴神聖、聲名遠播、普受讚揚的道場、學會、學院等,它們的名氣令人們只要登記為會員,就搖身一變和道場一樣響叮噹。這種情形處處可見,人們一登記為該道場的一份子,便開始認為:「我們比別人優秀」、「我們是明智的一群,其他人都是愚痴的。」他們不經任何思索評論,便執持這些觀念。如此一來,這些道場就變成囚牢了。因此懇請各位,千萬不要認為解脫自在園是個聖地,否則它會變成你的囚牢。應該自由思考、仔細檢核,然後精確地評估,只瞭解及相信真正有益的事,而不要陷落任何一個聞名的道場所形成的囚牢中。
師父是囚牢
現在要談的囚牢叫「師父」( ajahn ),尤其是指聲名遠播的師父。 在緬甸有某某「薩耶多」( Sayadaw ),在斯里蘭卡有某某「阿姜」( Ajahn ),在西藏有某某「喇嘛」( Lama ),而在中國有某某「大師」( Master ),不管是全國性、區域性或地方性,每個地方都有家喻戶曉的大師。人們執持自己的師父是唯一如法的師父,唯有自己的師父才是正確的,而其他師父則完全錯誤。他們拒絕去聽聞其他師父的教法,對自己師父所開示的法,絲毫不加思索和判斷,因此他們身陷於「師父之囚」中。他們把師父變成一座囚牢,然後身陷其中。這是一個真正荒謬可笑的執著,不管大師也好,一般師父也好,身陷其中的執著是一樣的,都是不斷從師父那邊築起一座座的囚牢。請千萬不要陷入這種囚牢中!
神聖是囚牢
下面要談的囚牢是我們處處可見的「神聖經典」。在缺少智慧的人群裡,經典被嚴重地執持,被執持為「神聖的」,甚至可以取代上帝!此像只要拿起聖典,便可以實際得到救助一樣,因而演變出許多種神聖物品:聖遺骸、聖水,以及所有神聖的事物。各位要特別留意所謂的「神聖」,在你尚未發現它之前,它就已經變成一座囚牢了。東西愈神聖,對人的禁錮愈厲害,對所謂的「神聖」,務必要特別小心!大家應該知道,沒有比「因緣法則」( the law of idappa-ccayata ) 更神聖的東西了,它是一切事物中最神聖的。
除了因緣法則外,每一件神聖的事物之所以能神聖,都來自於人們自己的假設或捏造,即是由執著所產生的神聖,任何存有執著的神聖,就是囚牢。「因緣法則」不需要任何執著,本身就是神聖的。請勿掉入聖物的囚牢中,不要為自己製造聖物的囚牢!
善是囚牢
接下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囚牢,一個能引發各種問題的囚牢,這個囚牢即是所謂的「善」。每個人都好樂善,並且相互教導要行善,許多人因而崇拜所謂的善,但只要有執著摻雜其中,善就變成了囚牢。如果有善意、善行而不執著,善就不是囚牢;如果產生執著,善就會變成囚牢。就好比說,人們狂熱於善、迷醉於善、迷失於善,直到善變成了一個問題。因此務必要相當地小心,不要讓善變成一座囚牢。然而,現今每個人都被拘禁在善的囚牢中,而且是盲目地被束縛著,我們一點也幫不上忙。
如果你是基督徒,請深入思索聖經創世紀中的一段經文,上面記載著上帝禁止亞當、夏娃去吃能使人辨別善惡的果實。不要去吃果實,否則它將導致你懂得如何分辨善和惡,如此一來,對於善和惡便會產生執著,於是善與惡就成了囚牢。這段教義非常微妙深奧而且極富睿智,但似乎沒有人真正瞭解它。人們對這段教義不瞭解且不關心注意,因此無法成為一個真正的基督徒,如果是合格的基督徒,就不會對善惡加以執著。不管是善是惡,都不要把它變成囚牢,別被善的囚牢給拘禁起來!
人們因吞噬那枚果實,便開始分別善和惡,進而陷入所有的善惡法中,被它繫縛,從此以後,問題便不斷產生。因此它被稱為「原罪」( original sin ),有時也稱為「永久的罪」( perpetual sin),它變成了最初的囚牢或永恆的囚牢。請務必保持警覺,小心不要被這最初的囚牢或永恆的囚牢逮到,千萬不要讓自己陷入這囚牢中!
人們一旦執著善,便為善所繫縛,就會向著至高無上的善前進,那時,無上的善也會變成無上的囚牢。如果是這樣,那麼上帝將變成至高無上的囚牢。但願大家能瞭解囚牢就是這般地由執著建造起來的。
見解是囚牢
下一個囚牢是我們自己的見解( ditthi ),巴利文 ditthi 這個字很難翻譯。舉凡我們個人的知識、思想、觀念、看法、信仰、認知,所有這些都可以說是 ditthi 。它不只是某些觀念或信念,而是指個人全部的思想和見解。我們被自己的見解所形成的囚牢給逮捕了,除了自己的見解外,我們無法聽從任何人,這真是一座最恐怖的囚牢!因為我們衝動、鹵莽、急促地順著個人的見解前進,而喪失了原先應得的利益。因此,這些見解變成一座囚牢緊緊抓住我們,把我們鎖入那個只有單向認知方式的囚牢中。對於這種自我見解的囚牢,務必小心啊!
清淨是至高無上的囚牢
接下來我們要談一種奇妙且不可思議的囚牢,可以稱為「至高無上的囚牢」。也就是一般所謂的「清淨」( visuddhi )。巴利文 visuddhi 這個字很難翻譯,一般人把它翻譯成「天真無邪」( innocence ),有時也稱為「純潔」( purity ), 但是人們從來不知道他們所說的「天真無邪」及「純潔」究竟是什麼。人們緊緊地執著崇拜清淨,並拿它來到處炫耀、競爭,吹噓自己是多麼地清淨。但是假如當中有了執著,那只是透過執著而產生的清淨,不是真正的清淨,只是假相的清淨罷了。例如:必須要經過洗浴、念咒、
塗油、灑淨、占卜等,或任何為了使自己清淨所做出的許多儀式,這些都是存有執著的清淨。透過執著而來的清淨就是囚牢,請不要迷失,而禁錮在「清淨」的囚牢中。這是非常可悲的事,愈執著自我,便愈執著於清淨,請務必小心!某些宗教甚至教導永恆的清淨,在永恆的清淨中有個恆常的自我,於是產生永恆的囚牢,這完全是因執著於清淨而使自己陷入永恆的囚牢之中。
請注意,這是最後一個囚牢。想逃脫、突破這清淨的囚牢,必須要空掉自我,全然沒有自我,才是真正的清淨。不管從那一方面來看,真正永恆的清淨絕不可能是囚牢,除非人們誤解它,並執著它而產生自我,才會讓清淨變成了囚牢。讓我們毫不猶疑地從自我中全然超脫,這才是真正的清淨,而不是囚牢。
拔除我執即是自囚牢中釋放
總結前面所談的各種囚牢,即是巴利文所謂的「自我」( atta)。 「自我」就是囚牢,每一種囚牢最後都可歸因於「自我」,因為執著自我,又產生「我所有」,這就是真正的囚牢,也是造成囚牢的罪魁禍首。所有的囚牢都歸結在自我,請務必拔除自我、愚痴,那麼所有的囚牢就會消失。如果你修習出入息念能真正有所成就,就可以徹底摧毀一切的囚牢。也就是說,摧毀「自我」則所有囚牢就會隨之毀滅,同時,再也不會建造任何的囚牢了。祝福大家都能成功地摧毀囚牢──「自我」。
專注觀呼吸的目的是要去除我執,唯有完全排除對自我的執著,才能究竟、徹底地止息苦。每一個宗教最終的目標皆是要得到救度,得救的利益是無可言喻的。因此,請大家務必精進地修習出入息念。若正確且成功地修習出入息念,就能從人類各種的囚牢中解脫出來。今天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日後我也很樂意盡己所能幫助大家瞭解,並成功地修習出入息念,請容許我在此結束今天的演講吧!
英譯序
《生命之囚》這本小冊子是佛使尊者於一九八八年二月,在泰國素叻他尼府猜耶縣的解脫自在園,對前來禪修的外國人所講授課程的譯本。那時,佛使尊者的身體狀況並不好,但在課程最後一天,慈悲的尊者還是勉力為禪修者開示佛法的核心教義並鼓勵大家。
這場演講雖然簡短,但極具價值也相當切合實際,因為它直指佛教的核心──不執著。「執著」在各方面禁錮我們的生命,剝奪生命的自由,這些方面包括從執取生命本身、人性本能、六根反應、盲目信仰、道場、導師、神聖及見解等,乃至至高無上的善及清淨。佛使尊者指出,除非人們能瞭解到我執( attavadupadana )是苦及心靈囚牢的起因,並致力斷除它,否則將不可能達到所有宗教的共同目標──心靈的自在與解脫。人們可以透過學習像出入息念( anapanasati)這種修習止觀的方法,從內在全然地瞭解生命,而達到心靈的釋放,這種專注觀呼吸的方法,就是佛陀在證悟前後所採用的一種方便、安全且極為有效的修持方法。
本書雖然沒有詳細描述這種禪修方法,但讀者可以從佛使尊者的另一本著作《出入息念──揭開生命的奧祕》( Mindfulness with Breathing : Unveiling the Secretsof Life )中研習,這本書已由法隆解行基金會以泰文及英文出版。
值此書以英文版付梓之際, 本中心要感謝譯者山帝卡羅比丘( Ven. SantikaroBhikkhu )及其他所有協助出版的人。
我們衷心期盼這本書能幫助所有把本書內容納入自己生命,耐煩堅毅地去踐行的求法者,讓他們如願從所有囚牢之苦中解脫出來。
謹獻上最誠摯的祝福
佛法解行中心( The Dhamma Study & Practice Group )
[註釋]
(註一) 泰文Saiyasatr 中 Saiya 意指「睡眠」,Satr 意指「科學」,被當成「學」(]ology)使用。合譯為「睡眠學」( sleepology)或「睡眠的科學」
(sleepy science)。
【譯註一】 依泰本巴利藏第21冊, 62 頁。佛陀說:「就在這結合心、想的六尺之軀內學習。」
轉貼自http://mypaper.pchome.com.tw/ljmzen/post/1320145804
生命之囚~佛史比丘開示
今天我們要談的主題是「囚牢」,瞭解囚牢會幫助我們更瞭解生命,更清楚能解除生命痛苦的佛法。所以,今天我們來談「囚牢」,請各位專心聆聽。
只要有囚牢狀態的地方,便有苦( dukkha )的存在,大家應該可觀察到各式各樣的苦都含有囚牢的本質。苦的特徵包括被繫縛、監禁或錮上鎖鍊,以及歷經各種困厄和紛爭。
如果你懂得這些,就會更瞭解「執著」( upadana )的意義, 因為只要有執著,就會有囚牢。執著使人被監禁於囚牢中,成為「階下囚」。
那個地方有執著,那兒就有束縛,不論是正面或負面的束縛,兩者同樣都會綑綁人。只要執著事物為「我」或「我所有」,便會產生繫縛,而人一旦陷入繫縛之中,就好比身陷囚獄一般了。
所有佛法的原則可以歸納為:執著是苦的因,苦是執著的果。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善加瞭解執著,為了便於瞭解執著,我們必須像看囚牢一樣把執著看清楚,執著就是心靈的、精神的囚牢。
我們學習佛法,修持止觀就是為了要摧毀執著。或者,打個比方,就是為了摧毀禁錮我們的囚牢。
我們現在所談的雖然是心靈或精神的囚牢,但它和遍佈各地監禁犯人的囚牢具有相同的特質。而這種純屬精神的囚牢,卻無法以肉眼得見,更奇特的是,人們往往自願被鎖在裡面。大家如此欣然前往並甘心被鎖在其中,真是心靈囚牢非常奇妙的一面。
自囚牢中解放即是自由
所有宗教最終的目標不外乎得救、解脫,想想各宗教常使用的「得救」、「解脫」等詞,或在其他語言中可恰當表達此涵意的字眼,其實這些字眼都具有相同的意義,那就是──得到救度。所有宗教都在教導如何得救,然而到底要超越什麼才能得救呢?要超越心靈的囚牢才能得救。
大家隨時隨地乃至此時此刻,都需求的一件事,就是所謂的「自由」,簡單地說就是脫離囚牢,不論是實體的、物質的,或心靈的、精神的囚牢。因而不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需要自由。
缺乏智慧的人只看得到物體的或一般的囚牢,並對它產生畏懼,但那些具有智慧的人,就可以更深入地看出精神囚牢有多麼恐怖和危險。
事實上,難得會有人被關入一般牢獄,而世人卻都被心靈的囹圄所繫縛。舉例來說,現在各位坐在這裡聽講,雖然是置身於一般的囚獄外,但卻都被禁錮在心靈的囚牢中,也正因為這種被禁錮的苦迫與壓力,驅使我們學習佛法和修習禪定。至於你是否已察覺到上述情況,這並不重要,因為無論如何,它都會迫使我們從掙扎中挖掘出一條逃脫心靈囚牢的路來。不管你是否知覺心靈受到繫縛,它都迫使我們不斷去尋求心靈的解脫。正因為如此,大家才會來這裡或到其他地方學習佛法。
雖然禁錮我們的就只是「執著」,但它卻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展現,共有好幾十種形形色色的囚牢。如果我們去研究各類型的囚牢,就會更瞭解這現象,更瞭解執著,同時也會更加明白佛法所說:苦的根源是「愛欲( tanha )」與「煩惱」( kilesa )。 如果能夠清楚而且徹底地瞭解「囚牢」,就能夠瞭解「苦」是怎麼一回事了。
佛教唯一的核心
另外, 我想建議大家直接使用 upadana (執著),而不要用 attachment 或其他英文譯字取代它。 目前你可能對 upadana 的意義還一知半解,但可試著使用這字眼,使你的口、你的心以及你的感受先習慣它。因為佛教的唯一核心就是斷除執著,當執著斷除後,便不再有囚牢,也就沒有苦了。
想瞭解 upadana 必須將英文中依戀附著( attachment )、 黏著的( clinging )及緊握的( grasping )三個字的意思融合在一起, 這樣才能確切表達 upadana 的涵意。當然最好是使用 upadana這個字,因為它的涵意比較豐富,能夠使我們以更寬廣的角度瞭解「執著」。
upadana (執著)雖只是個簡單的字,但卻最為重要,因為佛教的核心就是要根除執著,進而解除苦。請大家務必瞭解斷除執著就是佛教各宗各派的核心,這在每一宗派都可發現得到。上座部佛教也好,大乘佛教也好,禪宗、西藏佛教也好,或任何你所喜歡的宗派都好,他們只不過在名相、外在儀式或修持法門上有所不同罷了,其實就本質而言,同樣都是為了斷盡執著。
不必因為無法研遍佛教各宗派的教理而感到憂傷、沮喪或焦慮,別給自己找麻煩。假如你無法到西藏、斯里蘭卡、緬甸、中國或其他地方研習佛法,也不要感到憂慮,那只是浪費時間罷了。因為佛教唯ㄧ的核心,就是去除執著。如果要說上座部、大乘、禪宗、密宗及中國佛教之間有什麼差異的話,也只是外殼、表皮的肉瘤或儀式的多少不同罷了。佛教的真正核心,其實處處都相同,那就是執著的斷盡。所以不必因為無法研究各宗各派的佛教而感到悲傷或不足,只要全心修習斷除執著,那就夠了。
如果想要像專家一樣研究大乘佛教,就得研習梵文,但你可能學了一輩子仍然一無所知;或為了想好好地瞭解禪宗而去學中文,但耗盡一生學中文,到頭來還是不懂什麼是禪宗;若想瞭解西藏密教金剛乘,那就必須學藏文。只是學習這些語言,就要花上你將近一生的時間,但仍然無法真正瞭解任何東西,也無法進入佛教的核心。這些都只是外在表相,人們卻把它當成「新發展」( new development )。 如果要知道佛教的核心,只需要學習斷除執著,只要學習這件事,你就會瞭解佛教的本質了。因此,不管佛教被貼上大乘、上座部、禪宗或金剛乘的標籤,不管它來自中國、日本、韓國或其他任何地方,它們只有一個共同的核心──斷除執著。
其實單單上座部佛教,便有各種不同的形態,光是修習禪定就有許多法門,例如:觀察腹部的起、伏,或持念 Samma Araham (正阿羅漢)及 Buddho 、 Buddho (佛陀、佛陀),以及其他各種不同的法門。但只要方法正確,必定能斷除執著。如果不能斷除執著,就無法契入佛法的本質,那項法門也就毫無益處了。為何不對「斷除執著」(或者用比喻來說,對「摧毀囚牢」)產生興趣呢?所以,今天我們來談囚牢是再好不過了。
正確地說,我們實在無法從經典、技巧,或各式各樣的教義中學到如何斷除執著,我們必須在執著的本身,也就是在囚牢或苦之中學習,才能獲得真實的利益。因此,我們最好先找到這囚牢,以下我們就來談談「囚牢」。
向內學習
在此,我們面臨兩種選擇:是要向外學習,還是要向內學習?這兩種學習有天壤之別,而佛陀告訴我們必須向內學習。如來( Tathagata ) 曾宣說:應該要學習的一切,存在於活生生(未死)的身體中【譯註一】。那兒才學得到,因此我們就在那兒學習。向內學習,就是在自己活生生的身體本身學習;而向外學──從書本中或各式各樣的儀式中學習,是無法獲致任何用處的。請向內學習吧!請切記「向內學習」!
修習止觀,例如我們在這裡修習出入息念,就是向內學習。向內學習必須具有相當的耐力,但也不是太困難。實際上,人們所從事的高難度運動和特技等比修習止觀困難多了,然而人們卻有足夠的耐力來勝任這些。可見只要有適度的耐力,便可以透過專注觀呼吸來修習止觀。但有些人耐不住就半途而廢,其實只要再忍耐一些,便能有所成就。因此,請你以充分的耐力努力向內學習。
我想,使用譬喻說明會幫助大家更瞭解接下來所要討論的主題,因此我們今天就應用這個技巧來談「囚牢」。
生命本身是囚牢
大家首先要看清的囚牢就是生命本身。
如果你看得出生命是一座囚牢,就可說對自然真理有相當的瞭解了。然而,大部分人卻把生命當成可以玩樂享受的東西,他們浸淫於享受生命,並且迷戀、沈溺其中。正因沈醉於生命,更使得生命本身變成囚牢。
若能看到生命是囚牢,必然能夠看到生命中的執著。如果從未看到生命中的執著,就不可能瞭解生命即囚牢,反而會把生命視為天堂而心滿意足。生命當中有許多能滿足我們、迷惑我們的東西,對這些令人滿足、合意、迷戀的事物存有執著,就會造作出一座座的囚牢。對事物喜愛的程度有多深,則因執著生起的囚牢便有多大的束縛力,這是屬於正面的執著;而當我們憎恨或厭惡某些事物時,就形成負面的執著。只要是沈迷於事物中,不管是正面或負面的執著,同樣都是囚牢。
此外,每個人都要瞭解:只要對生命有執著,生命就會變成囚牢;對生命沒有執著,生命就不再是囚牢。此時此地,大家可以自己反省:「我對生命是否有執著?我的生命是不是一座囚牢?我是否正住在一座執著的囚中?」你必須非常詳細地觀察自己並徹徹底底地檢查,生命對你而言是不是一座囚牢?你是否已經有了囚牢?是否正住在囚牢中?否則為什麼要到這裡來靜坐、修習止觀呢?就本質來說,修習止觀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摧毀囚牢。至於研習與修持能否成就,或能否摧毀囚牢,那是另一回事,但真正目的就是要摧毀生命的囚牢。
仔細想想!如果我們無法辨識執著,那麼甚至會在不認得囚牢的情況下被捕入牢內,更糟的是,還會對囚牢感到滿足和迷戀,就如同滿足和沈迷於生命一樣。由於滿足和沈迷於生命,我們便被禁錮在生命之囚中。那要怎麼做才不會使生命成為囚牢呢?這是個必須謹慎而且準確回應的問題。
要如何生活才不會使生命成為囚牢?這意味著生命原本就不是囚牢,是人們起了執著,才使生命變成囚牢,是我們自己的無明、愚痴和缺乏正見,才使生命有了執著,而讓生命演變成一座囚牢。在泰國有句粗鄙且含責難意味的俚語「 Som nam na man 」,意思是「活該」!。生命本來不是囚牢,是我們無明的執著才產生囚牢,這只能說「活該」了!
如果你能成功地修習出入息念,就會相當瞭解生命,並進一步充分瞭解執著。如此,在生命中就不會存有一絲執著,日後便不再產生囚牢,現有的囚牢也會瓦解消失。這是非常有價值且具意義的事;但人們是否能接受,卻是另一回事,不見得人人都能夠瞭解。請試著來認識這些應該要瞭解的事實吧!它將激發我們以精力和毅力去摧毀囚牢。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生命必須隨順自然法則,或者說我們必須遵守自然法則來履行責任。我們必須覓食、運動、休息及鬆弛身心,必須靠工作維持生計,不去做這些,根本不可能!而被迫使去做,也是一座囚牢。我們得隨時遵循自然法則,這樣的事實就是一種囚牢。然而要如何打破這座囚牢呢?
為什麼我們會被禁錮在「必須服從自然法則」的囚牢裡?因為我們對自身或對生命產生執取,一旦生起執著,「我」便產生,便開始對生命感到不安、焦慮、害怕和恐懼。如果我們對生命沒有任何執著,這些便不會像囚牢一樣繫縛我們,而我們就可在沒有苦惱的情況下,尋找自己的需求,如去謀生、運動或照顧身體。如果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能遵行自然法則而不起執著,那麼不論做什麼都不會感到苦,這便是真理的微妙、奧祕、不可思議之處。
本能是囚牢
接下來要談的囚牢是「本能」。我們一直活在本能的影響下,處於本能的勢力下,不論是人類、動物或植物,只要有生命就具有本能。我們經常受本能的擺佈行事,尤其是性欲或繁殖的本能,它控制、逼迫我們,困擾我們的程度是多麼大啊!然而我們還是無法擺脫它,甚至有時還樂此不疲。當我們的孩子長大,性欲的本能發育成熟時,也會被這座囚牢禁錮住。
即使是喜歡炫耀也是一種本能,但許多人根本未察覺它是一種本能。實際上想表現自己就是一種本能,即使動物也具有想炫耀自己是漂亮的、強壯的、敏捷的或其他種種特徵的本能,像這種最糊塗、荒謬的本能也是一種囚牢。假如這種本能不是囚牢,它應該絲毫不會壓迫到我們才對。然而,它迫使我們去買漂亮的衣服和鞋子,而且還要擁有一大堆。為什麼我們要擁有這麼多的裝飾品和漂亮的鞋子呢?為什麼這些我們通通都想要呢?(請容我說:女眾這種現象特別嚴重!)好表現的本能就是一種囚牢,人們禁不起這種本能的驅使,只好被迫去隨順它。這種好賣弄自己的本能,真是各種本能中最可笑、最荒謬的一種!而它確實是一座囚牢。因為身陷這種囚牢,人們的錢從來不夠用。請仔細思考我們前面提過關於本能的例子,它們全是囚牢啊!
如果我們想一想、算一算花費,會發現我們花在打扮自己以隨時保持漂亮的錢,比花在食物上的費用來得多。再加上還要裝潢美化房子,花費就更可觀了。如果合起來算,這兩項花費比維持生命所需的費用超出太多了,可見我們花在生命非必需品的錢,比花在食物等生命必需品的還多。這又是另一種身陷本能囚牢的情況。
六根是囚牢
接下來, 要談一個最有趣、最貼近我們的囚牢, 那就是人人都有的六入( ayatana)或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它們也是囚牢。讓我們細細觀察,專心聆聽,以瞭解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如何變成囚牢。
巴利文稱六根為 ayatana 。 原義是指和外界相接觸、溝通的工具或管道等等,如果大家願意的話,可以直接用巴利文 ayatana 這個字。這六根全都是囚牢。
透過六根,我們得以和外界溝通、接觸,產生感受、經驗等,導致我們對自身生命產生執取。當執著於六根時,我們便得侍候它們,成為它們的奴隸。為了滿足眼睛,我們得侍候眼睛;為了滿足耳朵,我們得侍候耳朵;為了滿足鼻子,我們得侍候鼻子;為了滿足舌頭,我們得侍候舌頭;為了令皮膚及週身感到舒適,我們就得侍候身體;為了讓內心感到平順、舒暢,我們就得隨順心意。我們的所作所為正都為了取悅六根,因而屈服於它,淪為它們的奴隸。然後,它們便壓榨、控制我們,令我們無法逃脫,這就叫作「陷入根的囚牢」。
想想看,你們有誰不正像奴隸般地服侍六根?而且,還很樂意地去服侍它們,不是嗎?為了使眼、耳、鼻、舌、身、意感到舒適和快樂,總是忍受一切艱苦,並竭盡心力地服侍它們。因此,我們必須承認自己正是奴隸。缺乏智慧的人必然是六根的奴隸,被禁錮在六根的囚牢裡,只要能正確圓滿地修習出入息念,就可以逃出這囚牢;如果未能正確圓滿地修習出入息念,我們將被拘留在囚牢中,而且沒有人知道會被關到何時。
迷信是囚牢
接下來要談另一種人們沈迷於其中的囚牢,叫做 saiyasatr (註一)。 所有迷信的儀式及信仰都是 saiyasatr 。 愈是無明的人,愈缺乏知見,就被迷信的囚牢禁錮得愈嚴重。現今,教育和科學的進展,使我們更加認清自然的真理及事物的真相,但仍有許多人被禁錮在迷信的囚牢中。這因人而異,有些人迷信得較深,有些人沒有那麼嚴重,但都還是被禁錮在 saiyasatr 的囚牢中,只是迷信的程度和方式不同罷了。
雖然科學的進步已破除大量的迷信,但寺院或教堂中仍存有相當多的信。請容我這麼說:在教堂、寺院或其他類似的處所,是我們能找到最多迷信的地方。只要有祭壇、有人鞠躬膜拜神聖事物的地方,便存留著「睡眠者的科學」( science of the sleeper )。 saiyasatr 只提供給心靈處於昏昧狀態,或是無明而缺乏正見的人。例如在我們還年幼無法以理知判斷時,便被灌輸的許多迷信觀念。假如你仍相信「十三」是不吉祥的數字,那就是 saiyasatr ,表示你還在昏昧狀態中。 此外,還有許多迷信的例子,但最好不要一一點破它們,這類的事情都是囚牢,為什麼不仔細地把它們看個清楚?竟然讓「十三
」這樣的數字也變成一座囚牢!
道場是囚牢
接下來,我們應當談談那些莊嚴神聖、聲名遠播、普受讚揚的道場、學會、學院等,它們的名氣令人們只要登記為會員,就搖身一變和道場一樣響叮噹。這種情形處處可見,人們一登記為該道場的一份子,便開始認為:「我們比別人優秀」、「我們是明智的一群,其他人都是愚痴的。」他們不經任何思索評論,便執持這些觀念。如此一來,這些道場就變成囚牢了。因此懇請各位,千萬不要認為解脫自在園是個聖地,否則它會變成你的囚牢。應該自由思考、仔細檢核,然後精確地評估,只瞭解及相信真正有益的事,而不要陷落任何一個聞名的道場所形成的囚牢中。
師父是囚牢
現在要談的囚牢叫「師父」( ajahn ),尤其是指聲名遠播的師父。 在緬甸有某某「薩耶多」( Sayadaw ),在斯里蘭卡有某某「阿姜」( Ajahn ),在西藏有某某「喇嘛」( Lama ),而在中國有某某「大師」( Master ),不管是全國性、區域性或地方性,每個地方都有家喻戶曉的大師。人們執持自己的師父是唯一如法的師父,唯有自己的師父才是正確的,而其他師父則完全錯誤。他們拒絕去聽聞其他師父的教法,對自己師父所開示的法,絲毫不加思索和判斷,因此他們身陷於「師父之囚」中。他們把師父變成一座囚牢,然後身陷其中。這是一個真正荒謬可笑的執著,不管大師也好,一般師父也好,身陷其中的執著是一樣的,都是不斷從師父那邊築起一座座的囚牢。請千萬不要陷入這種囚牢中!
神聖是囚牢
下面要談的囚牢是我們處處可見的「神聖經典」。在缺少智慧的人群裡,經典被嚴重地執持,被執持為「神聖的」,甚至可以取代上帝!此像只要拿起聖典,便可以實際得到救助一樣,因而演變出許多種神聖物品:聖遺骸、聖水,以及所有神聖的事物。各位要特別留意所謂的「神聖」,在你尚未發現它之前,它就已經變成一座囚牢了。東西愈神聖,對人的禁錮愈厲害,對所謂的「神聖」,務必要特別小心!大家應該知道,沒有比「因緣法則」( the law of idappa-ccayata ) 更神聖的東西了,它是一切事物中最神聖的。
除了因緣法則外,每一件神聖的事物之所以能神聖,都來自於人們自己的假設或捏造,即是由執著所產生的神聖,任何存有執著的神聖,就是囚牢。「因緣法則」不需要任何執著,本身就是神聖的。請勿掉入聖物的囚牢中,不要為自己製造聖物的囚牢!
善是囚牢
接下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囚牢,一個能引發各種問題的囚牢,這個囚牢即是所謂的「善」。每個人都好樂善,並且相互教導要行善,許多人因而崇拜所謂的善,但只要有執著摻雜其中,善就變成了囚牢。如果有善意、善行而不執著,善就不是囚牢;如果產生執著,善就會變成囚牢。就好比說,人們狂熱於善、迷醉於善、迷失於善,直到善變成了一個問題。因此務必要相當地小心,不要讓善變成一座囚牢。然而,現今每個人都被拘禁在善的囚牢中,而且是盲目地被束縛著,我們一點也幫不上忙。
如果你是基督徒,請深入思索聖經創世紀中的一段經文,上面記載著上帝禁止亞當、夏娃去吃能使人辨別善惡的果實。不要去吃果實,否則它將導致你懂得如何分辨善和惡,如此一來,對於善和惡便會產生執著,於是善與惡就成了囚牢。這段教義非常微妙深奧而且極富睿智,但似乎沒有人真正瞭解它。人們對這段教義不瞭解且不關心注意,因此無法成為一個真正的基督徒,如果是合格的基督徒,就不會對善惡加以執著。不管是善是惡,都不要把它變成囚牢,別被善的囚牢給拘禁起來!
人們因吞噬那枚果實,便開始分別善和惡,進而陷入所有的善惡法中,被它繫縛,從此以後,問題便不斷產生。因此它被稱為「原罪」( original sin ),有時也稱為「永久的罪」( perpetual sin),它變成了最初的囚牢或永恆的囚牢。請務必保持警覺,小心不要被這最初的囚牢或永恆的囚牢逮到,千萬不要讓自己陷入這囚牢中!
人們一旦執著善,便為善所繫縛,就會向著至高無上的善前進,那時,無上的善也會變成無上的囚牢。如果是這樣,那麼上帝將變成至高無上的囚牢。但願大家能瞭解囚牢就是這般地由執著建造起來的。
見解是囚牢
下一個囚牢是我們自己的見解( ditthi ),巴利文 ditthi 這個字很難翻譯。舉凡我們個人的知識、思想、觀念、看法、信仰、認知,所有這些都可以說是 ditthi 。它不只是某些觀念或信念,而是指個人全部的思想和見解。我們被自己的見解所形成的囚牢給逮捕了,除了自己的見解外,我們無法聽從任何人,這真是一座最恐怖的囚牢!因為我們衝動、鹵莽、急促地順著個人的見解前進,而喪失了原先應得的利益。因此,這些見解變成一座囚牢緊緊抓住我們,把我們鎖入那個只有單向認知方式的囚牢中。對於這種自我見解的囚牢,務必小心啊!
清淨是至高無上的囚牢
接下來我們要談一種奇妙且不可思議的囚牢,可以稱為「至高無上的囚牢」。也就是一般所謂的「清淨」( visuddhi )。巴利文 visuddhi 這個字很難翻譯,一般人把它翻譯成「天真無邪」( innocence ),有時也稱為「純潔」( purity ), 但是人們從來不知道他們所說的「天真無邪」及「純潔」究竟是什麼。人們緊緊地執著崇拜清淨,並拿它來到處炫耀、競爭,吹噓自己是多麼地清淨。但是假如當中有了執著,那只是透過執著而產生的清淨,不是真正的清淨,只是假相的清淨罷了。例如:必須要經過洗浴、念咒、
塗油、灑淨、占卜等,或任何為了使自己清淨所做出的許多儀式,這些都是存有執著的清淨。透過執著而來的清淨就是囚牢,請不要迷失,而禁錮在「清淨」的囚牢中。這是非常可悲的事,愈執著自我,便愈執著於清淨,請務必小心!某些宗教甚至教導永恆的清淨,在永恆的清淨中有個恆常的自我,於是產生永恆的囚牢,這完全是因執著於清淨而使自己陷入永恆的囚牢之中。
請注意,這是最後一個囚牢。想逃脫、突破這清淨的囚牢,必須要空掉自我,全然沒有自我,才是真正的清淨。不管從那一方面來看,真正永恆的清淨絕不可能是囚牢,除非人們誤解它,並執著它而產生自我,才會讓清淨變成了囚牢。讓我們毫不猶疑地從自我中全然超脫,這才是真正的清淨,而不是囚牢。
拔除我執即是自囚牢中釋放
總結前面所談的各種囚牢,即是巴利文所謂的「自我」( atta)。 「自我」就是囚牢,每一種囚牢最後都可歸因於「自我」,因為執著自我,又產生「我所有」,這就是真正的囚牢,也是造成囚牢的罪魁禍首。所有的囚牢都歸結在自我,請務必拔除自我、愚痴,那麼所有的囚牢就會消失。如果你修習出入息念能真正有所成就,就可以徹底摧毀一切的囚牢。也就是說,摧毀「自我」則所有囚牢就會隨之毀滅,同時,再也不會建造任何的囚牢了。祝福大家都能成功地摧毀囚牢──「自我」。
專注觀呼吸的目的是要去除我執,唯有完全排除對自我的執著,才能究竟、徹底地止息苦。每一個宗教最終的目標皆是要得到救度,得救的利益是無可言喻的。因此,請大家務必精進地修習出入息念。若正確且成功地修習出入息念,就能從人類各種的囚牢中解脫出來。今天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日後我也很樂意盡己所能幫助大家瞭解,並成功地修習出入息念,請容許我在此結束今天的演講吧!
英譯序
《生命之囚》這本小冊子是佛使尊者於一九八八年二月,在泰國素叻他尼府猜耶縣的解脫自在園,對前來禪修的外國人所講授課程的譯本。那時,佛使尊者的身體狀況並不好,但在課程最後一天,慈悲的尊者還是勉力為禪修者開示佛法的核心教義並鼓勵大家。
這場演講雖然簡短,但極具價值也相當切合實際,因為它直指佛教的核心──不執著。「執著」在各方面禁錮我們的生命,剝奪生命的自由,這些方面包括從執取生命本身、人性本能、六根反應、盲目信仰、道場、導師、神聖及見解等,乃至至高無上的善及清淨。佛使尊者指出,除非人們能瞭解到我執( attavadupadana )是苦及心靈囚牢的起因,並致力斷除它,否則將不可能達到所有宗教的共同目標──心靈的自在與解脫。人們可以透過學習像出入息念( anapanasati)這種修習止觀的方法,從內在全然地瞭解生命,而達到心靈的釋放,這種專注觀呼吸的方法,就是佛陀在證悟前後所採用的一種方便、安全且極為有效的修持方法。
本書雖然沒有詳細描述這種禪修方法,但讀者可以從佛使尊者的另一本著作《出入息念──揭開生命的奧祕》( Mindfulness with Breathing : Unveiling the Secretsof Life )中研習,這本書已由法隆解行基金會以泰文及英文出版。
值此書以英文版付梓之際, 本中心要感謝譯者山帝卡羅比丘( Ven. SantikaroBhikkhu )及其他所有協助出版的人。
我們衷心期盼這本書能幫助所有把本書內容納入自己生命,耐煩堅毅地去踐行的求法者,讓他們如願從所有囚牢之苦中解脫出來。
謹獻上最誠摯的祝福
佛法解行中心( The Dhamma Study & Practice Group )
[註釋]
(註一) 泰文Saiyasatr 中 Saiya 意指「睡眠」,Satr 意指「科學」,被當成「學」(]ology)使用。合譯為「睡眠學」( sleepology)或「睡眠的科學」
(sleepy science)。
【譯註一】 依泰本巴利藏第21冊, 62 頁。佛陀說:「就在這結合心、想的六尺之軀內學習。」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