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常見疑問:見神見鬼時怎麼辦?(如何驗證靈異現象真假?~正確的面對心態)

心態

  首先,要有一個認知,他們跟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他們以前也跟我們一樣,是個平平凡凡,實實在在的人類;而我們,若沒有特別的修行或是功過,那以後,也會跟他們一樣。
  那麼,既然是「同類」,那就沒什麼好怕的了,有些人可能會怕貓、怕狗、怕蛇、怕毛毛蟲、怕蟑螂、怕老鼠,但是,幾乎沒有人會害怕人的吧?所以,首先,把他們當「人」看就可以了。

  其次,你認為,你「真的」見到牠們了嗎?
  不可諱言,有一些人的體質,確實比較容易會看到另一個世界的東西,但其實,經過科學研究的驗證,即使是體質較為敏感的人,其真正看到的經驗仍舊不多,絕大多數都只是心理作用而已。
  絕大多數都只是心理作用而已。
  絕大多數都只是心理作用而已。
  這裡必須要說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過去許多人的狀況:他們一開始,確實是見到了一些異世界的東西,也有一些證據可以加以證明,但漸漸的,他們宣稱自己看到(或感應到)的頻率愈來愈高,最後,整個人變得整天疑神疑鬼,神經兮兮的,最後患了精神病,連許多與鬼神毫不相關的平常現象,也當作是跟鬼神接觸所產生的現象。
  鬼神確實存在,有時也會有證據能夠加以證明,但其實真正能夠顯現讓我們看到的機會,其實非常非常的少,一般以為有接觸到的,大約90%以上都不是真的。
  所以,當自己有「疑似」這方面的經驗時,最好能先這麼想:「十次有九次都是心理作用,只有一次是真的。」或者,也可以先當成假的,若有必要,也可以採取一些方式加以驗證。
  總之,永遠要對這些現象存疑,不要過度相信,除非能找到證據證明他是真的。
  永遠要對這些現象存疑,除非能有證據證明。
  永遠要存疑,除非有證據。(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
  用這種方式驗證,才可以避免自己精神錯亂。



如何驗證

  要如何驗證靈異現象是真是假呢?可以請對方,利用手邊的工具告訴你。例如,抽一張撲克牌蓋著,問他是哪一張,再翻開看答案符不符合,若答對就是真的,答錯的話,就不要再疑神疑鬼了,回到現實好好生活吧!
  類似的方法還有,問問看你的口袋裡有多少錢。
  面對一個自稱會通靈的師父,你不知道他是真是假時,也可以用這種方式來做驗證。
  若是對方有事想表達時,你又不知該不該信,那就可以這樣對他說:「如果你是真的,請把電燈關掉讓我知道。」如果在開車,可以說:「如果是真的,請按一下喇叭。」









  要避免走火入魔,最好的方式,就是學習「自我觀照」,就像是《心經》說的:「依般若波羅蜜多故...遠離顛倒夢想」。所謂的顛倒夢想,在這可解釋為神經兮兮,疑神疑鬼,甚至精神錯亂的現象。一般人每天的生活,絕大多數都是「不清楚」自己正在做什麼的情況下而行動的,就像《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中所說的:「可悲的是,許多人從未真正的活過。」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像、神像、明星偶像、蛋塔現象、政治人物的神話或妖魔化現象等等,其實都只是虛妄的心理作用而已。當你能夠透過自我觀照,看破這一切現象之後,才能夠真正的見到佛(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若你不知道這次接觸到的靈異現象是真是假,也沒有必要加以驗證的時候,那就用「慈悲喜捨」的心態去面對吧!
先默念: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再默念:
「願我遠離恐懼、痛苦,獲得安樂。
願你遠離恐懼、痛苦,獲得安樂。
願我所愛的人,遠離恐懼、痛苦,獲得安樂。
願你所愛的人,遠離恐懼、痛苦,獲得安樂。
願一切眾生,遠離恐懼、痛苦,獲得安樂。」








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慶祝四面佛聖誕~歡迎一起做功德

捐棺佈施。作功德。增福報。消業障

民國103年12月30日(農曆11月9日)適逢大梵天王四面佛聖誕,板橋四面佛暨台灣四面佛慈善協會(台內團字第1030159430號)為恭賀四面佛聖誕千秋,特舉辦捐棺佈施公益活動,隨喜功德不限捐款金額,敬請各位信眾共襄盛共同來累積特殊的功德。




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

如何修行?

繼上一篇為什麼要修行?之後,我們來談談如何修行?

坊間標榜修行的方法有很多,導師和團體也很多,常常令人目不暇給,大乘佛教更是說有八萬四千法門,這麼多種的理論和選擇,常常令人不知該從哪裡下手。

其實,沒有那麼難。就像龍波田大師在開示的時候這麼說:「修行的方法,其實沒有很多。

雜阿含404經中有那麼一個故事,大意如下:
有一天,佛陀在樹林裡,抓起一把落葉,問身邊的比丘:「是我手上的樹葉多,還是整片樹林的樹葉多?」比丘回答:「是整片樹林的樹葉多。」佛陀說:「是的。我所說的修行方法,就像手中的樹葉那麼少,這些是可以讓人究竟解脫的;而我所不說的法,就像樹林裡的樹葉那麼多,那些是沒有辦法讓人究竟解脫的。」

確實,正確的修行方法,其實沒有很多。



大乘佛教的法是否正確?這是千百年來一直爭議的問題,大乘號稱有八萬四千法門,但其實有些經典中也透露出一樣的訊息。就像妙法蓮華經裡面所說,八萬四千法門到最後,終究,就只有「一佛乘」。也就是說:真正正確的修行方法,其實只有一種而已其他都只是方便引導的說法)。

當然,大小乘之爭,阿含或法華(或般若、唯識等)究竟哪個才是究竟,這對於「向內」實修經驗不夠的人來說,談論這個其實毫無意義(計較文字遊戲而已),事實上,很多就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而已。



那麼,正確的一種方法,到底是什麼?其實短短幾個字就可以表達了。那就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是的,就是心經的開頭。

很多人以為念經有功德,所以就用念經的方式來修行。其實這就是像上面所講的,是屬於八萬四千法門當中的一個,那只是一種方便引導的說法。念經真正的目的其實是希望你有一天可以發現:「我是不是不要只有嘴巴念,而是可以照著經文所說的來實踐?」當你哪一天唸到心理產生這個念頭的時候,這就是一個超越和進步。很多人念了一輩子都沒有這麼想過,這樣的結果就令人失望。而你如果真的照經文所說的去加以實踐,那你到最後一定會發現:真正正確的修行方法,確實就只有那麼一種而已。那就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佛法,無論哪個法門,都是叫我們向內觀照,往內心探求。無論經中有多少的華麗詞藻,無論當中有多少複雜的名相(專有名詞),終究,終究,每一個法門,最後都是要我們向內觀照

我們眾生,習慣一天到晚,總是向「外」追尋,想獲得什麼就是從自己身體之外的各項人事物上面去努力,這沒有什麼不對,只是效率不高,而且就像上一篇所提到的,任何追尋到的快樂總是很短暫,快樂失去後很可能會帶來痛苦,而且必須不斷地找新的快樂來取代舊的,這樣無止盡的追逐下去到最後終究是一場空。

向「外」的空間其實很有限,因為我們每個人的視野都很有限,肉眼可以看到的範圍就這麼大,即使有望遠近可以看的較遠也還是很有限,聽聲音我們也聽不到太遙遠的,那麼其他感官也一樣。向外能做的事情一樣很有限,宇宙這麼大我們也只能對眼前的一點點人事物進行微小的干預。大部分人都沒有向「內」探求過,其實,不要以為自己的身體就這麼小,在浩瀚宇宙中好像一個螻蟻一樣,事實上,如果你向內探求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發覺,這裡面的世界,才是無限大

近年來,有人道出了這個宇宙的「秘密」,也就是「吸引力法則」,相類似的說法還有「無量之網」、「宇宙原力」等等,以及著名的心理學家榮格所提出來的「集體潛意識」(這些名稱雖然彼此各異,但當中的原理其實有諸多的相通之處)。我們的內在其實有很強的力量,可以啟動宇宙機制去實現任何你想實現的願望,自己個人的潛意識(小我)跟宇宙的集體潛意識(大我)是相通的,所以真正「跟宇宙下訂單」的方式就是往自己的「內在」去用功。

當然,如前文所說,修行的目的應該是要究竟解脫,並不是要讓自己有神通特異功能,能夠隨意操弄宇宙能量讓自己心想事成,雖然過程中有一部份是相通的,修習解脫道的過程也容易自然獲得這些能力,但那都只是附加價值而不是最終目的。向內觀照的每一個階段都會開啟各種神奇快樂的體驗,有些人很自然地就會留戀其中。



結論:

修行的法門,其實沒有很多,許多冠上不同名詞不同理論的說法,其實終究都是叫我們要「向內觀照」。
唯有向內觀照的修行方式,才是正確,能讓我們達到究竟解脫的。
心經開頭所說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可說是一切的總結,所有的修行方法到最後都是要這麼做。

2014年7月13日 星期日

2014年7月1日 星期二

為什麼要修行?

生命是什麼?
我們為何會在這裡?
夜深人靜時,我們是否曾想過這些問題?
為何我們的生命中有那麼多的快樂,但同時又有那麼多的苦?
我們每天汲汲營營的想追逐自己心中想要的快樂,但,最終的結果,是什麼?

快樂,是一時的,隨著時間,會慢慢逝去。
痛苦,也是一時的,隨著時間,亦逐漸淡化。
我們都想要得到快樂,但不想要痛苦,但人生總是在快樂和痛苦間不斷地交替,失去快樂就要找另一個快樂來填補,遭遇痛苦就要找一個快樂來取代,每個人一生中都不斷地這麼做著。汲汲營營的一生過後,還剩下什麼?當我們在人生終點前,驀然回首,這段旅程,會是愉快的嗎?

假如,現在就快要抵達終點了呢?

這個世界,其實不是那麼的安定,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讓我們的一切,就此了結。我們大部分人,大部分時間,都活在安穩的環境當中,以至於我們大多失去了警覺性,忘了一些,我們不應該忽略的現實。大部分時候,我們都忘了,也許是故意,也許非故意,我們都忘了無常,忘了天災或人禍,隨時都有可能奪走我們的一切。

這是個「美麗又殘酷的世界」,雖然有很多的快樂,但誰又能保證明天這樣還能持續?

天災,無法預測;人禍,阻止不完;時間,更是無情的奪走我們一場又一場的美夢(逐漸老化,失去健康,失去家人愛人,最後失去一切)。雖然千百年來許多人不斷努力嘗試建立一個安穩和樂的世界,但直到現在,雖有一些微小的成果,但我們還是有許多改變不了的命運。

伊拉克最近就發生屠殺事件,這種事情到了現代仍然經常發生;戰爭是很可怕的,不要以為這個時代不會發生戰爭,近幾十年間我們這裡沒有,但不代表未來幾十年間不會再發生。

經常,在網路上,許多中國人都會轉貼日本在南京大屠殺時的照片,要大家不要買日本的東西,不要跟日本人友好。但實際上,難道中國人就不會如此嗎?

每當夏天到來,六月的時候,就有很多人轉貼六四天安門事件的照片,其實五千年的歷史上發生過多少比這還殘忍痛苦的事件?中國人連對自己的同胞都如此了,難道他們對口頭上說是自己同胞實際上心裡並不這麼想的我們不會如此嗎?

我們往往,都在發生機率極小的事件竟然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才突然驚覺:
原來,這個世界不是那麼的安穩,原來,這樣的整個人生其實沒那麼的快樂。



今年(2014甲午年)的確發生了很多衝突的事情,包括越南的排華暴動,昆明火車站的恐怖攻擊,烏克蘭的內戰衝突等等,而五月下旬又有人在捷運上隨機殺人,同一個禮拜美國也發生了校園槍擊事件,緊接著中國也有人像鄭捷一樣只不過地點改在公車(星座命理告訴我們類似事件常會在接近的時間點接連發生)。搭個飛機,可能就此消失(馬航);搭個船,可能就回不了家(南韓)。千百年來雖然許多人不斷的努力想嘗試建立一個安和穩定的社會,但其實到現在這個世界也還沒有那麼的和平穩定。

我們確定,這些事情絕對不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嗎?
我們確定,像今天這樣的安定生活,明天還能夠持續嗎?

無常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黑天鵝往往都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降臨,我們沒有人知道現所擁有的幸福快樂會不會突然就被奪走,我們沒有人知道安定和快樂能夠持續到多久,天災和人禍總是隨時都有可能降臨,而我們無論是身體或心靈卻都是那麼的脆弱......。



一直以來,我們每天都在追求快樂,無論是功成名就,財富或家庭,我們努力在社會上打拼,只是想實現心中那想要獲得快樂的願望,無論是大的還是小的,大家都在為自己的夢想或理想而努力著。成功也好,失敗也罷,生活,就只是不斷地追逐快樂和避免痛苦,我們每天,都生活在貪婪和恐懼之中,想要獲得這些快樂,卻又害怕隨時可能失去一切。

快樂失去的時候,會痛苦,然後我們都會去尋找下一個快樂。沒找到,繼續痛苦,找到,就能有短暫的快樂,但這個快樂仍然不是永久,某個時間我們還會再遭遇失去的痛苦。我們一直努力努力去尋找或達成下一個快樂,用新的快樂取代舊的快樂或是痛苦,然後過一陣子又失去這份快樂,然後努力過後又獲得,獲得後又失去,人生,難道只能不斷地在這個循環當中「輪迴」嗎?

難道,這就是我們每個眾生都逃脫不了的宿命嗎?
難道,這樣的循環,會是我們想要的嗎?(如果你想要這樣的人生也無不可,那是個人自由
難道,這樣無止盡的輪迴循環,整體來看,是快樂的嗎?

有沒有一個快樂,是超越世界上任何一切且不會伴隨著一丁點痛苦的?
有沒有一個快樂,是恆久不變永遠不會失去的?



釋迦牟尼佛,原本是一個國家的王子,從小到大過著榮華富貴的生活,世界上一切的快樂滋味沒有一個是他沒享受過的,然而他卻發現,沒有任何一個快樂是能夠維持恆久而不會失去的,而舊的快樂失去之後就要再找一個新的快樂來遞補,雖然他因家庭因素不費吹灰之力馬上就可以再找到一個新的,然而仔細想想,從「整體」看來,這樣無止盡的循環,根本毫無「真正」的快樂可言甚至,那是一種「苦-Dukkha)。

人,都會生老病死,無論多少的快樂,所有的一切,總有一天,全部,全部...,全部......都會失去.........(後來他的國家被侵略,從國王貴族到平民整個遭到屠殺)。

失去一切,難道是每個人最終,且必然的結果?

有沒有可能,我們能掙脫命運的枷鎖,選擇自己的人生?
有沒有可能,讓我們的生命,就只剩下快樂,而沒有痛苦?

於是,悉達多太子(後來的釋迦牟尼佛)捨棄榮華富貴,出家修行,尋找一個「真正的」快樂,以及讓自己及所有人都能夠達到的方法......。



結論:

修行不是要練出特異功能或神通,而是要從「苦」的輪迴當中尋求解脫。
修行不是逃避生命中的各種痛苦或挑戰,而是積極的面對各種現象並努力尋求解決的辦法。
修行不是高談闊論遠在天邊的形而上學,不是為了研究宇宙人生的真理實相(可以體悟到但那不是最初或最重要的目的),而是「務實」的面對近在眼前,當下就可以覺知到的現象。
修行不是寄託於未來,不是要來世能夠得到什麼樣的快樂,而是當下,現在,馬上,此時此地,就要讓「苦」能夠得到止息。
佛陀明確的說:「整個佛法,就是談論『苦,和苦的止息』而已。」(除此之外,沒有別的了,單純、明確。

2014年6月27日 星期五

善人、慈悲喜捨


文字轉貼自: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11/04-01.htm



《四念處修行法要》
空海法師  主講


  記得!慈悲心是從世間法邁向出世間法很重要的橋樑,而你將來要慈航普度,一樣是透過這個慈悲跟眾生 廣結善緣,不管是世間法或是出世間法,都不能夠欠缺慈悲心,慈悲心怎麼修?有什麼功效?有什麼功德?請大家看《阿含解脫道次第》第十頁─第二章的善人慈悲 喜捨,這一章節是從《增一阿含》的443經所摘錄出來。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眾生修行慈心解脫,廣布其義,與人演說,當獲此十一果報。云何為十一? 臥安、覺安、不見惡夢,天護,人愛,不毒,不兵,水、火、盜賊終不侵拄,若身壞命終,生梵天上。是謂,比丘!能行慈心,獲此十一之福。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若有行慈心,亦無放逸行,諸結漸漸薄,轉見於道跡,以能行此慈,當生梵天上,速疾得滅度,永至無為處」。

  你能夠好好行慈悲心,「速疾得滅度,永至無為處」,也就是很快能夠到達涅槃究竟解脫的彼岸。但是要 知道慈悲是一個很重要的橋樑,而不是把修行就光停留在是世間的行善布施這方面,它是一個很重要跟眾生廣結善緣,讓你培養足夠的善根福德因緣。

  「若有眾生修行慈心解脫」,修行不是光用嘴巴講或是用頭腦在那裏想,在那裏想像作意思惟,不光是這樣,說一丈不如行一尺,你是真的要行、要行動,要實際去做出來,不是光用嘴巴講,要修行慈心解脫。當你不斷用慈悲這一種方法,一方面來修行,一方面也慢慢 默默去做,你會來到解脫的情況,而這一種解脫是代表著你內心很喜悅、很安祥、很自在。

  我想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如果你在生氣、瞋恨別人的時候,你的內心是很苦的,這時候就 是處在地獄裡面。你在怒罵別人的時候,就是在阿修羅道裡面,如果你在展現慈悲、行慈悲,善待一切眾生的時候,不但內心很愉快、很快樂,而且你也會把這一種 氣氛帶給眾生,這時候你就是處在天堂的境界,處在極樂的世界裡面,所以你光是行慈悲,一樣可以來到解脫,但是你要來到究竟解脫,一定是要深入整個聞思修 證。

  如果一個人能夠「修行慈心解脫,廣布其義,與人演說」,而且你跟眾生分享慈悲的好處,又勸人多行慈善,像這樣的人會獲得哪些果報呢?種善因、得善果,會有哪些果報呢?有十一種,哪十一種呢?臥安、覺安、不見惡夢,就是說,你在睡覺的時候會睡的很安祥、 很安穩,不會有什麼惡夢,沒有那些恐怖的夢。恐怖的夢,往往來自於我們內心的擔憂,往往來自於我們內心的恐懼,如果一個人能夠行慈悲之心,你的睡覺就品質 會很好,而且會睡的很安穩安祥,臥安、覺安、不見惡夢。

  再來,天護,因為你有慈悲之心去善待一切眾生,老天爺也會善待你,龍天護法也會來保護你,自助天助,自助人助啊!所以我愛人人,人人愛我,這就是下面所講的人愛,因為你用愛己之心去愛護每一個人,眾生也會回報你慈悲慈愛。

  「不毒、不兵、水、火,盜賊終不侵拄」,一個有力行慈悲、充滿慈悲心的人,意外的災害、天災人禍就 會大大的減少,很多的災禍也會大化小,小化無,真的會這樣。像有一次我開車從台北回基隆的時候,就在汐止交流道的入口,從北二高到中山高這之間入會口,那 個會合口是彎道又下坡,因為高速公路的匝道是有紅綠燈的管制,當我開到那裡的時候,它是從綠燈轉為紅燈,我們理所當然是要停下來,所以我就減速停下來,準 備要停在紅燈的前面,但是此時從後視鏡看到後面有一輛車很高速的衝過來,因為通常紅綠燈,我是第一輛要停下來的時候,會稍微注意一下後面的車輛的動態,他 們有沒有注意到紅綠燈,我通常會注意一下,這時候我看到後面那一輛車子,以他的速度來斷判,他並沒有看到高速公路會合口的紅綠燈,所以這時候我本來剎車是 要踩死、要定下來,但是當我減速到時速差不多十公里的時候,我把剎車板放開、不敢停住,為什麼?我讓我車子再繼續往前滑行,後面那一輛車在一兩秒之後,真 的是撞過來,還好因為我沒有煞住,所以我的車子往前滑行。

  當我那時候停下來,對方也停下來了,對方的車頭是撞壞了,我的後座保險桿也撞了一個凹洞,當我下車 的時候,對方他們幾個人出來,然後一直跟我道歉說對不起,我也是慈悲的對待他們,因為看一下我後座,稍微一點凹窩,保險桿稍微破一個洞沒關係啦!對方的車 頭也撞壞了,他們對方是一直表示抱歉,我就微笑面對的跟他們講說,你們人有沒有問題?,關心他們裡面的人,他說稍微撞一點而已,沒關係!我就跟他講,只要 人沒有受傷,沒關係,沒問題,我這裡沒事情,這樣就沒事了,也沒有衝突、沒有什麼紛爭。

  雖然有意外的車禍,但是一樣,大家和諧,很好的收場,如果有的人被一撞之後,你很不甘心,就下來怒 氣沖沖的,很有可能就會釀成一些災禍出來。當我被撞的時候,我心裡會想這個也是大化小、小化無啊!而不是想說我今天怎麼這麼倒楣、怎麼被撞,我往好的方面 想,可能本來要有一些更大的災禍,但是因為我們平常就是慈悲善待一切眾生,所以大化小、小化無啊!人員也沒有什麼受傷,我們就慈悲善待一切眾生。所以,一 樣意外的災害、災禍會大大的減少,而且會大化小、小化無。

  「是謂,比丘!能行慈心,獲此十一之福。爾時世尊便說斯偈,若有行慈心亦無放逸行」,你這個慈悲不 嫌多的,「若有行慈心,亦無放逸行,諸結漸漸薄,轉見於道跡」,注意這兩句話,為什麼一個行慈悲心的人,你內心的各種結縛會漸漸少呢?我們先說身見就好, 一個人吝嗇的人,一個錢打二十四個結,總是樣樣都為自己,像這樣你的身見很牢固,則你內心裡面的結縛,就很牢固很強,身見不容易破除,如果一個人你捨得, 樂於行善布施為眾生,你也把眾生的苦難就像當作我們自己的苦難。

  這無意中,我跟眾生之間的那種隔閡,是不是漸漸的淡薄掉?這就是身見結無意中一直在化除、化除,我 跟眾生之間的隔閡漸漸的淡薄、淡薄,最後會完全的消失,這就是諸結漸漸薄,當我們真正在施行慈悲的時候,我們會以愛己之心去愛護每一個人,「老吾老以及人 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那一種身見、我所,就會漸漸的化除,這些有什麼功效呢?轉漸於道跡啊!你很快就能夠見到、遇到真正的解脫道。

  真正的解脫道,是百千萬劫難遭遇,你能夠很快的遇到解脫道,需要有相當的善根福德因緣,你能夠行慈 善,表示你有善根,你在行善的當下,也是在累積很多的福德,而且跟眾生廣結善緣,我們不少同修、不少學員接觸到解脫道,都是他們在行慈善或是行義工、法工 的時候,就是當下有同修、有其他的朋友,跟他們介紹這些資料,如果他沒有去參加義工,沒有去參加一些行善,他就錯失掉接觸我們這些解脫道的機會了。

  所以行慈善,跟眾生廣結善緣,會有很多的好處,而這回報不是用有形的金錢所能夠衡量的,你越是無所 得、無所求之心去行善,三輪體空的行善,你無形之中所獲得的回報更大,最大的回報是怎麼樣呢?不只能夠昇梵天上,而且「速疾得滅度,永至無為處」,這些累 積下來的善根福德因緣,都能夠幫助我們快速到達究竟涅槃彼岸,也就是成道、成佛。因此,行慈悲心不是口號,而是要真的去作,我們很多人都會看到世間很多的 對立、很多的衝突、很多的不平等、很多的仇恨,像這方面,如果你用仇恨去對抗仇恨,只會仇上加仇,你用武力想去化解世間的各種對立衝突,只會引來更多的仇 恨,世間最大的力量是慈悲,真正能夠化解各種衝突對立、能夠化解任何仇恨的,只有慈悲。

  慈悲的力量無限,唯有慈悲能夠感化最剛強、最頑劣的人,但是我們要懂得悲智雙運,慈悲不是爛慈悲, 你要懂得悲智雙運,如果是爛慈悲,你的慈悲有時候很容易長養眾生的欲貪,有時候變成溺愛,反而害了對方,不要忘了必須悲智雙運,智慧怎麼來?需要大家深入 聞思修證、止觀雙運,所以菩薩道跟解脫道要一起併行併進。

  怎麼樣來修慈悲心呢?慈悲喜捨稱為「四無量心」,為什麼稱為無量心呢?因為慈悲行、慈悲心,會把我 們狹窄的心胸不斷擴展擴大,擴大到無邊無際無量,所以稱為「四無量心」。你怎麼去修?怎麼去做呢?請看「阿含解脫道」十一頁的第二節:

    如何修慈悲心?

  「多聞聖弟子,心與慈俱,遍滿一方成就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與慈俱,無結無 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如是悲、喜、心與捨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慈悲心怎麼樣去修?怎麼樣去做?有個很重要的重點,慈悲心的擴展一樣是要從點、線、面到虛空,這個 點怎麼開始呢?

  「心與慈俱,遍滿一方成就遊」,我們的內心跟慈悲心結合在一起,也就是我們的內心充滿著慈悲心,遍 滿一方成就遊。你從這個點開始做起,把這個點做好之後,慢慢繼續再擴大到「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再把這個慈心慢慢的擴大、擴大。這個步驟是怎 麼做呢?第一個步驟點就是從善對自己開始,第二、這個線就是來到善待家人、善待親友、親戚朋友。再來,面呢?面是擴大到善待全人類、善待全人類。空間呢? 擴大到空的時候,是善待一切眾生,包括六道的眾生,也包括你認為無情的植物,包括山河大地。如果懂得慈悲善待他們,你不會蹂躪它,不會破壞它。

  為什麼慈悲心要從善待自己開始?很多人有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說,我們修行就是趕快要去行菩薩道,趕快趕快去幫助眾生,趕快去行善,你在行善的當下,不錯!你是有喜受、樂受,你也覺得你在行善。但是幾年之後,你還是會覺得內心是空虛的,還是不安的,我內 心深層的憂悲苦惱還是沒有止息,遇到比較強的境界考驗衝擊的時候,還是在起瞋。對其他的人、對外面那些苦難的人,很容易生起慈悲心,但是回到家裡,家人唸 我幾句的時候,又很不高興。

  面對別人慈悲容易,面對家人慈悲不容易,所以這是很多行善布施的人共有的一些心得,但是你有沒有停 下來、靜下來去看看,眾生有苦難,但是在行善的這個眾生本身,有沒有苦難?你看到眾生在顛倒夢想,你有沒有停下來、靜下來看看,我這個眾生有沒有在顛倒夢 想?你看到眾生在苦海裡面,你有沒有回來反觀自己,有沒有還在苦海裡面?如果有,我們要好好的去深思一個問題,如果我還不會游泳,我怎麼教人游泳呢?如果 我還不會開車,我怎麼教人開車呢?如果我不會游泳,我怎麼能夠跳下水,去救度眾生呢?

  再來,我們說要度眾生、度眾生,但是我這個五蘊身心裡面,一樣有很多的眾生,我這個五蘊身心裡面的 眾生,他們也在吶喊,你有聽到嗎?如果你能夠寧靜下來,你會聽得到。但是一般眾生很不容易靜下來,你聽到外面眾生在吶喊,但是你靜不下來,所以你很不容易 聽到自己內心裡面眾生,一直在吶喊。所以,當一靜下來的時候,你內心恐慌不安,不願意去聽聽自己內心眾生在吶喊,結果你又透過忙碌、透過行善、透過其它的 作為,然後讓自己忙碌,又忘了內心眾生在吶喊,就好像家裡的人在抱怨,但是你覺得他們在發牢騷,你不喜歡聽,我出去外面作善事更快樂,所以你不願意幫助家 裡的人,而寧願跑到外面去幫助別人,你覺得因為幫助別人,別人會對你感恩,而你幫助家裡的人,他們嘴巴沒有那麼甜,你就不覺得很快樂,他們甚至認為你是應該的,所以你就很火大、不想做,所以對別人慈悲容易,對家人慈悲不容易。

  再來,對身外的人慈悲容易,對自己慈悲不容易,眾生甚至還常常在折磨、在虐待這個五蘊身心,這一匹 牛、這一匹馬一直在幾十年來默默的陪伴著我們,都在為我們默默地拖著牛車、默默地耕耘,這一匹牛、這一匹馬,一直幾十年來讓你騎在牠上面,然後東奔西跑, 一直在追逐你的欲望,但是你卻很少好好的去愛惜牠,好好的去感恩牠,而當他做得辛苦的時候,有病痛在吶喊的時候,你又在責備:業障深重啊!我怎麼樣……。你很少用慈悲心去關懷他,很少用感恩心去善待這五蘊身心,像這樣是錯誤的,你要救度眾生之前,能不能 從因緣最近的開始做起呢?五蘊身心的這些眾生跟你的因緣是最密切,如果你做事情腳踏實地、實實在在,你會從因緣最近的眾生開始做起,善待這個眾生,如果你本身不快樂的話,沒辦法帶給別人真正的快樂。

  注意這一句話!如果你本身不快樂,不安祥,你沒辦法帶給眾生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安祥,頂多也只是一 種治標,或是你透過那一種行為,一方面滿足自己行善的一種滿足感、成就感這樣而已,如果你自己不知道如何安自己的心,你不可能幫助眾生安其心,一條路如果 你沒有真正走過去,走過來,你不可能清楚的告訴眾生如何走過這一條路,慈悲心是不錯,但是要有智慧、要切實際,我們想救度眾生之前,要先回來救度自己,自己成為明眼人,你才能夠告訴眾生怎麼成為明眼人?自己學會游泳,你才會教導眾生怎麼學會游泳而出離苦海?所以慈悲要從善待自己開始。

  只要你內心還有苦、還有不安、還有瞋心這些結縛,就是我們內心這些眾生還在苦海裡面,能不能請你大 慈大悲,將這個跟你因緣最近的眾生,先度化讓他們能夠出離苦海?如果你能夠度化這些眾生出離苦海,他們會成為你更大的助緣,然後協助你倒駕慈航、普度眾 生。所以我們來這裡打坐、來這裡禪修,就是要度化這個苦難的眾生,也就是我們有廣大的慈悲心想行菩薩道,但是我們了悟菩薩道必須建立在解脫道上。

  我想度化廣泛的眾生,需要先回來度化這個苦難的眾生,你真的懂得度化這個苦難的眾生,你就知道怎麼 去度化無邊無量的眾生。慈悲方面,當你把這個點做好了,你就知道怎麼去-大 到線,擴大到面,擴大到虛空,只要自己還沒有解脫,還有我慢、還有煩惱,寧靜下來的時候,不敢面對自己、靜不下來,或是一個人在夜暗的時候,你還有恐慌、 還有不安,都是在告訴我們這個五蘊身心的眾生,還在苦海浮浮沈沈,拜託你慈悲救度他們吧!所以,真正的慈悲是從這個點開始,真正的菩薩道是建立在解脫道 上。

  佛陀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走過來的人,佛陀一定是本身先力行,實踐解脫道有成,開智慧、大徹大悟之 後,再倒駕慈航、普度眾生。在還沒有解脫之前,所有的慈悲心、所有的善行,都是累積我們善根福德因緣的資糧,不是說不重要,但是解脫道跟菩薩道要並進,而 且知道什麼是究竟?你要力行解脫道,才能夠展現出真正的菩薩道。

  當你懂得慈悲善待自己的時候,你就知道怎麼樣真正善待別人;當你不會對自己起瞋的時候,你也不會對 任何眾生起瞋;你能夠接納自己醜陋的時候,你也才能夠真正接納眾生的醜陋。為什麼一般人容納不了別人?看到別人的臉黑、看到別人的缺點,你就起瞋,看到別 人做不如己意的時候,你就起瞋,因為你容納不了別人的污點、容納不了別人的缺失。但是更深層來講,是因為你不能夠包容自己的缺點,你認為你自己是聖人、是 聖者,不容許自己有那些污垢,所以你是認為自己是很好的人,我是很清淨的人,然後不屑一顧別人的缺點,所以對別人的缺點,你就會回給他瞋心、責備、怒罵。

  但要知道你所不能夠包容別人的,事實上,真正深層的潛意識裡面,是你包容不了自己,你沒辦法接受自 己的醜陋,所以你就沒辦法接受別人的醜陋;你沒辦法接受自己的貪瞋癡、我慢,所以你也不能夠容納別人的貪瞋癡、我慢。我們會講很多的理由來責備別人的不 對,但是我們很少去看到那個最深層的原因,是我們沒有去淨化自己,沒有去看到我們的臉沒有比別人白。我們自己是不斷地在防衛,不斷地在美化自己,沒有如實 面對自己,然後讓這個五蘊身心的眾生,在重重的包裹裡面繼續在苦、不安,然後看到別人一點缺點,我們就容納不了別人、就生氣。

  所以,真正要消除瞋心,記得!唯有你能夠回來善待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臉黑,能夠先從 對自己慈悲。當你真的能夠對自己慈悲,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醜陋,而能夠包容自己、對自己慈悲的時候,你才會真的將心比心去包容一切眾生。真正慈悲 心是來自於我們能夠了解,我們沒有比別人好到哪裡!我們再笑別人的話,只是五十步在笑百步,何來忍心去苛責別人呢?所以,你如果真的回來善待自己,救度這 個苦難眾生的時候,你會真的慈悲善待一切眾生,而那時候的慈悲心是自然的流露,不是用修的,不用修啊!它是自然的流露,不用造作,不用想像。

  沒有自私自利的阿羅漢啦,阿羅漢是代表解脫者,如果你沒有慈悲心,就不可能解脫;如果你解脫,不可 能沒有慈悲心。這不是在繞口令喔!沒有慈悲心的話,你不可能解脫;如果你解脫了,你不可能沒有慈悲心。所以,真的要從慈悲善待自己開始,你就懂得慈悲善待 一切眾生,他就會從一方二方三方四方,也就是從點、線、面,不斷的一直擴大。你真的能夠善待自己,就會將心比心善待家人,你以前嚴厲苛責家人,但是當你回 來如實善觀自己,你就會知道我該去體諒家人、該善待家人。

  很多人遇到一些逆境,遇到一些波折、挫折,或是遇到一些逆境的考驗、衝擊,就會想要趕快怎麼去消 災?要趕快怎麼樣去祭煞?祭一祭啊!要趕快怎麼樣去做什麼……一些儀式,然後來消消災……這樣。但是我告訴各位,不是說那些儀式不重要,那些是隨順眾生的因緣需要,但我告訴大家一個最有效的消 災方式,就是慈悲善待自己,也慈悲善待一切眾生,你很多的災禍會大化小、小化無,這是真正的消災,把我們原來狹窄的心量擴大、擴大,擴大到無量,這是真正 的在消災。

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

 信徒還願花
 謝謝居安的陳先生贈送佛寺牛皮沙發一組

第三面還願花七十幾束

2014年6月2日 星期一

隆波·田禪師講禪修方法

轉載自http://www.xin-yuan.com/cityzen/jiangtan/ahan/zijue.htm

為何修行?

用心聽啊!各位出家的比丘、沙彌、比丘尼:

    有些人對 「修行」這個名詞還不是很清楚。「修行」的要點在於 「動機」。為了什麼而修行?我們應該是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明見真理,體證佛陀的教導而求法 。各位必先建立起這點知見,而不是看見他人修就跟著做,懈怠時停,精進心起就修,一天做一點點,這表示我們的信心還不夠,道心還不堅強。

  我開始修行時,觀念就不正確,認為成果一定有權威或神通,起了錯誤的觀念,在修行上就會偏差。修行的出發點要向內返照認識自心。從書本學的知識也一樣,用它來照見自己,不要執著或在文字上打轉,因為這樣我們就沒辦法認識自心。現在有很多位善知識在教導,每位的教法都不盡相同,所以我們要深思他所說的話,是否他能保證自己所說是絕對的真理,否則的話,表示他所說的還有疑問,是不是因為他自己本身也是似懂非懂。這點對於初學者非常重要。各位要好好地思考。

  佛陀雖然知識淵博,廣學多聞,但未成道前不曾教化過任何人。後來自己精進向內觀照培養自覺,見法後對正在生死苦海中輪迴的眾生起大悲心。他自語:「從今開始我將宣說真理。」當時有位正在求道的婆羅門叫優婆伽遇到佛陀,請佛陀為他開示真理,但他卻無法理解而離去。我們現代人也同樣想求真理,但是遇有善知識講真理時,卻聽不進去;不論任何人,若對他講真理後,他還沈溺於無意義的事,喜歡玩樂,表示他對佛法不夠理解或還不想從痛苦中解脫。

  所以真正的修行是修自己。在課誦時有一段經文說:「吾人勿放逸。」所謂放逸就是忘記自己,沒有覺性,也就是不研究自己,能研究自己就是不放逸的人。

  研究自己是指覺知自己的身心。首先要培養自覺,知道身心的一舉一動,這是研究也是修行,不同於一般的往外研究。所謂研究與修行是在自己的身心,知道自己正在做、說、想什麼,這點我們要有透徹的知見,才能真正地了解。

  知道、看見、明瞭有二種。聽他人說而知,這只是思想,不足以依賴,並不能徹底滅苦或解決生命的問題。另一種的知道是從心中生起,叫做內觀智慧而不是知識;有了覺性,智慧就跟著來,叫做內觀智慧,也叫毗婆奢那(如實往內正觀),所以能熄滅痛苦。

  今天我說的修行法不論在家、出家都能做得到,而且有同樣的效果,因為每個人都有身與心。佛陀的教導,我可以保證,佛陀二千五百年前已經向我們保證,佛陀的教導非常簡單,就是用來解除自心的苦惱。既然道理明了,就要用它來做消除苦惱的工具,自己滅苦後,也要幫助他人從苦惱中解脫。

  人會痛苦煩惱是因為看不見念頭。其實念頭本身並沒有煩惱存在,會苦惱都是因為有我在妄想,但卻不知、不見、不明白它,就轉換為貪瞋癡,痛苦也隨之而來。這是為什麼佛陀教我們要善護念己心。然而大部分時間我們時常忘記向內觀照,有些人甚至一生從未觀照自己的心。

  若往外求法,依照他人所說,到深山修行,閉目打坐,或是禁食等方法,表示他還不知,因為不知就跟著他人修,想到什麼就做什麼,這樣的效果並不是很好。

  告訴各位,其實修行不一定要到山洞、深山或道場,重要的是不論到什麼地方都能隨時覺知自己的身心。托缽時看自心的動態,吃飯時也如此,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這就是修行。在家居士也一樣,工作時觀照自心,休息時也看自己的起心動念。這是正道的修行;若認為修行就不用做什麼、不用工作、不用謀生,這是不正確的,而這些我都經歷過。

隆波田:在座的人現在起瞋心嗎?
聽眾答:沒有。
隆波田:有的時候你們會生氣嗎?
聽眾答:會。
隆波田:你們有看見它從什麼地方來?
聽眾答:不知道。
隆波田:根據佛陀的教導,不知道就是忘記自己,沒有覺性的人。你們持戒,瞋心就沒有了嗎?
聽眾答:還有。
隆波田:既然如此,你持的戒算清靜嗎?
聽眾答:不算。
隆波田:就是這樣。

  「戒」譯為清淨心,現在你們的心清淨平穩,表示你們的戒存在著。心如果不在這種狀態,就是沒有持戒。假使修行禁食禁水,卻不知反觀自心,那麼,修到死也不會見法。

  當我還在家時,齋日就到佛寺持八關齋戒,以為自己有持戒,後來才知道真正的戒是指清淨心,心不平靜表示沒有持戒;當貪心起,想佔有他人的東西時,就沒有戒了。瞋心起,忌妒他人也是如此。愚癡不知事實真相也是如此。各位要有這樣的知見。

  戒是指平常心,超越善與惡,現在這個時刻,各位的心無貪瞋癡,就表示你們此時持戒清淨。沒有戒的保護,就不是真正地活著,無明煩惱會隨之而起。

  能保持平常心的人,不論是工作、說話、思想絕不會有差錯。心無法清淨平穩的人,做什麼都不會有百分之百的效益。

隆波田:各位都知道戒是用來消除粗重的煩惱?
聽眾答:是的。
隆波田:那麼瞋心是粗還是細?
聽眾答:粗的。
隆波田:就是這樣。它是粗的,假使有瞋心,你持的戒清淨嗎?當然不清淨。

  定是用來平息中等的煩惱,也就是散亂心。慧是用來對治細微的煩惱、癡心。覺知與貪瞋癡是相對的,若有智慧我們稱之為無貪瞋癡。當念頭生起時,我們能知道、看見,久而久之自然習慣;知道自己的心無貪瞋癡,因為有覺性在保護我們,過境時能及時覺知,懂得如何解決,這是修行的初步。

  所以修行就是要識己心,不要分心想知道外在的事物,想知道天神、天堂、地獄;凡事不要向外。課誦時,有一段經文說:「智者自證」;從書上知道不是真正的智慧,所謂智者是指自知、自見、自證,毫無惰性,不限時地都能精進用功的人。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努力,修行不是光說就可以達到的事。

  舉例來說,我們想要有錢,但卻不工作,怎麼會得到錢呢?修行也是同樣道理,想要體悟佛法,光說不練如何能得。將自己所學過的知識拿來思維,並不表示真正知道,自己用思想來推測,也還不是智慧。當念頭生起,還會生氣,那些所學算什麼?對自己一點也沒有幫助,因為即使學再多,觸境時仍然會生氣。

隆波田:生氣是苦還是樂?
聽眾答:苦。
隆波田:既然是苦,你喜不喜歡?
聽眾答:不喜歡。
隆波田:既不喜歡,要怎麼做才不會生氣?
聽眾答:提起正念,覺知念頭。
隆波田:這樣就不會生氣嗎?
聽眾答:是的。
隆波田:這就是修行的開始了!出家做大比丘還會生氣嗎?
聽眾答:仍會生氣。
隆波田:身為在家居士會生氣嗎?
聽眾答:也一樣會生氣!
隆波田:看見了吧!它手下毫不留情,不管誰都受它影響。有錢人是不是也會生氣?
聽眾答:同樣會生氣。
隆波田:窮人是不是也會生氣?
聽眾答:是的。

  這表示了修行不限任何人,出家可以修,在家也可以修,而目的都是為了解除心中的痛苦。如果沒有苦惱就沒有必要修行了。現在雖然沒有煩惱,但境界來時還會被境轉,所以在順境時我們要先修練,當發生任何事情時,能及時地解決,這才叫做有修行的人。若解決不了,表示修行功夫還不夠。

  教導他人前,要能百分之百保證自己所說的話。光是思維、推測還是沒有用。我能保證我所教的法,其實不要學得太多,能向內觀照(自己的身心)就對了!要這樣的修:時時刻刻都保持覺性、覺醒,清楚地知道身體的一舉一動,知道自己的起心動念。不要壓抑妄念,念頭生起讓它起,持續不斷地這樣練習。當覺性強到能知道並看清念頭時,妄念就不會持續,苦惱也無法生起。

隆波田:譬如我們處在黑暗中,想要光明時,不知道的人用手去摸燈泡、轉燈泡,燈會亮嗎?
聽眾答:不會。
隆波田:那麼知道的人用手去按開關,燈會亮嗎?
聽眾答:會亮。
隆波田:貪瞋癡也是如此,不要想對治的方法,只要有覺性,注意自心,念頭生起時,知道、看見,光明就會出現在心中,就不住於黑暗了。這與持戒或禁食無關。持戒、禁食是好,但還只是修行的外表。如果能自己知道或有智者指點,體會到修行的要點就能受用,不論做什麼都應用得到。
隆波田:心起念想偷他人的東西就是犯戒。如果自己被偷會高興嗎?
聽眾答:不高興。
隆波田:當我們偷他人的東西,他人會高興嗎?
聽眾答:當然不高興。
隆波田:啊!看見了!如果我們打人,對方會高興嗎?
聽眾答:不高興。
隆波田:跟別人發脾氣,受氣的人會高興嗎?
聽眾答:不會。
隆波田:那麼別人生氣,我們會高興嗎?
聽眾答:不高興。
隆波田:這就是修行,我們時時刻刻要有這樣的知見,我很簡單地說了,接不接受要看個人。

  我們說給他人聽,但對方無法理解,反而指責、批評我們,當他指責批評時心中已有苦惱了,但他卻不明白。被指責、批評時,心能鎮靜;被稱讚時,也能平靜,因為我們知道真正的苦惱不是由他人造成,而是自己心念所反應出來。他人批評或讚嘆我們時,心不受影響,因為我們能看見自己的念頭,因而不會有痛苦。這是佛陀的教導,是修行的要點,是修行時必須要有的知見,如果能明白此點,其他要點就能逐漸了解。

  各位不要以為來這裡住,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隨心所欲。不用功修行是沒有效果的。有人非常認真來求法,但住兩三天後就跑了,這是不精進的人。精進的人話很少,時間到就很用心練習,和大眾在一起時也只是默默地修行,覺知自己的心念,不要太多話,有些人只是一時認真,然後就去找朋友聊天。我們可以用底部破洞的水桶來比喻,把水倒下去,水永遠也不會滿,因為桶底有漏,沒有水就沒得喝,口渴想喝水,但卻無法有水喝。會儲水的人(不漏洞)獨處時能有清淨心,和大眾相處時也能收攝自心,注意觀照心念,不多話,聽朋友說話也同時注意自己的念頭。我們的心可比喻成水桶或其他水器,倒水下去能夠存水,因為它已沒有漏洞了。

  真正修行應該能持續不斷像環鎖一般。觀察自己的念頭,不是只有一兩天的功夫。心念連續不斷的生滅就像溪流一樣恆常流動,因此我們要懂得預防,要及時知道、解決,久而久之自然能突破,能夠清楚地知道、看見、明白貪瞋癡,這是修行的關鍵。如果突破這一關,我們才是真正百分之百的出家人。比丘、沙彌、比丘尼可以成為真正的出家人。居士也可以做出家人。禪宗說五、六歲孩童、九十高齡老人皆能做出家人。

隆波田:各位有聽過佛陀時代沙彌也能證果?
聽眾答:有聽過 。
隆波田:身出家只是世俗表相。但心卻是超越了表相。身可以出家然後還俗又再出家,所以說它只是表相。

  我們要對表相有相當的認識。大部份人,尤其佛教徒對表相不大理解。為什麼呢?因為一般的教法都著重在表相,非常地普遍。我以前還沒有智慧,以為佛像本身是神聖的東西。現在我對佛像,有也可以,沒有也無所謂,這些都是表相,佛像本身不能傳法。
隆波田:各位有看過佛像?
聽眾答:有。
隆波田:它有對你開示嗎?
聽眾答:沒有。
隆波田:有沒有和它話說
聽眾答:不曾。
隆波田:所以佛像有和沒有都如此。重要的是使自己成為真正的出家人。

  真正的出家人意為聖弟子。佛像不能教我們,因為它只是表相、是物體。

  我們來出家也一樣只是表相,可以用肉眼看得見。能破除貪瞋癡的人才是真正的出家人,這境界超越了名相,肉眼看不見,稱之為真理。它本來就存在每個人的心中,但我們卻沒有注意到。瞋心一動,就隨著轉,來不及看清,苦惱已經生起。譬如有人罵我們是狗,就認為他是在說我,但事實上講我們的人才是狗,因為他看不見人是人,他的內心是狗。因為能有這樣的見解,就能放下,這叫如實正觀;如果認為他是在說我,就是愚癡的人。

  修行的方法其實不多,今天所講的話各位要銘記。簡單的修行方法是要不斷地練習,讓自己成為真正的出家人。身為出家比丘、沙彌、比丘尼,住在寺裡修行,而在家居士在家裡也能做真正的出家人,這是通往淨土、走向涅槃的道路。假使身是出家人但仍有貪瞋癡,也會走向地獄。古人就曾說:「天堂在心,地獄在心。」天堂與地獄都在心中,但我們卻沒看見。希望各位要好好地理解。

隆波田教導摘要

1.如果我們想弘揚佛陀的教導,我們必須依佛練習。我們將使佛法一直存在。

2.當我們了解,我們就能做,但是如果我們不了解,那就像不知而教。

3.人們對法有不同的了解,而我不是責備任何一個人,因為我自己也一樣。有的人了解法為顏色、光、水晶球、日、月或佛像飄入他們的身體。看是真的,但是所看的不是真的(所有那些東西都不是真的)。

4.佛陀對一位名為跋迦梨的比丘說:「如果一個人看到法,就看到我。如果一個人沒有看到法,就沒有看到我。」如果你看到法(真理),你就看到自己在做、在談、在想。佛陀說如果你看到你自己,那麼你就看到法。要看我們自己,而不是佛陀、不是水晶球、不是日、不是月。這些不是真的。下列這些才是真的東西:看我們自己真正在做、真正在談、真正在想。看到法就是看到自己。

5.佛陀教導我們要覺知我們的四種姿勢:當我站時要覺知、當我走時要覺知、當我坐時要覺知、以及當我臥時要覺知,對我們身體移動的認知不只是本能而已,而是必須以覺-定-慧來認知。但此仍不夠,他強調我們甚至要覺知微小的動作,例如:彎曲、伸展、身體的任何移動。這是他的教導,這是練習正法的道路。這是方法。這是佛陀的教導。

6.有一個方法。我實踐它並且了解,而後我教導這方法,並且我能保證它。它遵照佛陀的教導:「要覺知四種姿勢:站、走、坐、臥。而後要覺知彎曲、伸展和移動 。」

7.要覺知:當你坐下,要以規律的方式坐下,而非只以本能的方式坐下。當你臥時,你也要以規律的形式移動,並且在入睡前規律地移動肢體的一部份。當你醒來,以規律的方式彎曲、伸展、坐著;以規律的方式從坐姿到跪姿到站立,而後走動。佛陀說,要規律的站立、坐下並且以覺知行走。佛陀是這樣教導,但今日我們並未了解此方法。

8.我將介紹培養覺性的一條捷徑。它合乎自然而且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地點練習,不管他是泰國人、中國人、法國人、英國人、美國人、德國人、柬埔寨人、越南人、寮國人等等。佛陀是印度人,生在印度,知道相同的「真理」。法(真理)存在於佛陀之前,使他成為佛陀。我們以前都曾聽到這個。

9.培養自覺的這個方法是一條捷徑。它很完美而且合乎自然。覺悟者教導我們要覺知四種姿勢:站時要覺知、走時要覺知、坐時要覺知、躺時要覺知。而後要覺知微小的姿勢:彎曲、伸展、任何形式的移動。佛陀所教的這個方式稱作「捷徑法」。不管受過或沒受過教育的人都可練習而了解。富人或窮人都可練習,因為它是自然的方式。

10.我敢保證這個方法。其他方法也好,我曾練習過很多不同的方法,但我不能明瞭,因為沒有生起內觀智慧。只有當我練習這個方法,我確實徹底明瞭了,因為生起了內觀智慧。

11.我尋找到了技巧。它是規律的。要慢慢地規律移動。以規律的方式站起來。以規律的動作行走。自然地走,但是要覺知移動。坐下,但要規律地坐。躺下,但要規律地躺下。躺時,規律地移動你身體的任一部份。你所做的任何方式,都要覺知你的動作。經由如此練習,效果將產生。這是智慧,清楚地知道,真正如實地看見事物。

12.「知道」的第一階段是知道色(身)、知道名(心)、知道身動、心動。而後知道身病及心病。

13.有二種疾病(身病及心病);身病時我們需要醫生來診斷。如果一位好醫生說這個疾病不能用藥物治療,你可能需要動手術。如果他不是一個好醫生,他可能只給鎮痛劑。

14.心病需要如同佛陀所教的培養自覺來治療它。我們說:「知道你自己」,這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15.你知道心病之後,你將知道「苦、無常(不穩定)無我(不能掌控)」。知道「苦、無常、無我」的第一階段就是知道身體不能被發展(我們不能改變身體的自然過程)。我們能發展的是能知的心。我們對物質(發展身體)並不感到興趣,因為它順著自然改變著。當我們出生後身體一定會改變:生、老、病、死以及動作。

16.當你完全知道苦、無常、無我之後,你將知道「假名」。你要知道所有的假名:地球、天空、鬼、神、地獄、天堂等等。

17.當你知道所有的假名之後,你知道宗教。宗教意謂著某位知道者的教導,任何一位知道事情的人將教導它。教導人們不要做壞事情而要作好事情,這就叫作宗教。

18.佛教意謂著清楚地知道、真正如實地看見事物。佛陀是指某位自己知道者,他知道、覺醒、喜悅於正法。因此,他真正知道法。知道法的方式不是知道自身之外的東西。不是知道鬼、神、地獄、天堂、日、月或其他自身之外的東西。
  知道法就是知道自己的行為、言語和思想。

19.就像佛陀對跋迦梨說:「看到法的人就是看到我的人;看不到法的人就是看不到我。即使你抓住我的手指、腳趾或衣袍,你並沒有看到我,因為你沒有看到法。」這不表示去看佛陀本人,它表示要在此刻看我們自己的行為、言語。以往,我也認為看見法就是去看佛陀本人;或看見法是看見光、顏色、水晶球或佛的影像飄入身體。我以往真的用這方式來理解。但是現在我知道真理。它不是那樣,我們思考的方式是與真理背馳。這就是為什麼佛陀教我們要從我們的思想、見解逆流而上。以這方式練習,我們將清楚地知道,真正如實地看見事物。

20.好好知道宗教和佛教之後,我們將知道過失與功德。我們知道、看到、了解並且密切觸及這個智慧。過失是黑暗、無知、痛苦。功德是光明、不是痛苦,它是如此。

21.前代的人教導我們天堂在心裡、地獄在心裡和涅槃也是在心裡。覺悟者這樣教導。但是我們不了解這些字。我們想天堂應該是這樣、地獄應該是那樣、涅槃應該是這樣或那樣。去做功德、持戒、專注,禪修必須是這樣或那樣。這一類的想法是不可依賴的。我們必須有內觀的智慧去清楚地知道、真正地看到。「內觀」只是一個名稱或字而已。內觀,指清楚地知道、真正如實地看見事物。清楚地知道是「知道你自己」,真正地知道是「知道實相」。

22.因為它是如此,你將知道相同的事(真理),不管你是一個小孩、青年、婦女或老年人。不管你是誰,你是人類;不管你的宗教是什麼,你衣服的顏色是什麼,你將知道相同的事(真理),因為我已證實了它,而且我能真正地保證它。

23.當我練習這個方法,沒有費多少時間(就達到目標了),因為我下定決心要如同佛陀所做的:我要真正地知道、真正地如實看清事實。就像我以前告訴你們的:真正的智慧(以身心為目標)生起了。當時,我以為我已知道高層次的法,但實際上,它是基礎階段。

24.在早晨,我知道了它(身心階段)。知道了功德與過失之後,一種智慧生起了,但卻把覺性推到一邊,我未覺知身體。

25.在晚上洗過澡之後,我在兩棵樹的中間來回經行。過了一下子,念頭生起了。我只知道它而未覺知它。第二次生起時,我覺知到:「哦,念頭」。在第三次,我看到、知道並了解念頭。而後,我不再直接看念頭,當它生起就不管它,一次又一次。就好像貓與老鼠。

26.我繼續來回經行一陣子,我已看到、知道並了解,有內觀智慧清楚地知道並且真正地如實看清事情。

27.而後我看到、知道、了解並觸及貪瞋癡。當我看到、知道、了解並觸及這些事情後,「受」不再是苦,「想」不再是苦,「行」不再是苦,「識」不再是苦。我突然體驗了這條道路。

28.此後,我繼續來回經行,並體認到:「哦,我是聖者了」。雖然我是在家人,頭髮很長,而我覺得以前像有一百公斤重,現在突然消失了六十公斤。內心脫離了貪、瞋、癡,因為這些不是我們的。

29.當我了解這個,我對這方法有信心。我將教這個方法,解說這條道路,使佛法復興並長久延續。

30.依照經典,初禪有五支:尋、伺、喜、樂、心一境性。二禪有三支:喜、樂、心一境性。三禪有二支:樂、心一境性。四禪有二支:捨、心一境性。有人認為身心階段是初禪,也許是對的,但是,我要說說我自己對我所保證的真理的經驗。

31.初禪五支是指知道五蘊:色、受、想、行、識。二禪四支是指真正知道受、想、行、識。三禪三支是指真正知道戒蘊、定蘊、慧蘊。四禪二支是指真正知道寂止與內觀。

32.就好像我們將一條繩索緊緊綁在二根柱子上,而後從中間將它斷成兩截,這二截不能再重結了【根塵二支不再連結了】。知道這個,就稱做第五禪那。五蘊不再造作了。

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四面佛幫中威力彩

星期一佛寺出明牌,信徒剛好看到就去買威力彩,結果中了五個字,今天特別前來答謝四面佛^_^




信徒張先生也中奬,買花圈來答謝四面佛^_^


昨天許願,今天願望達成,張小姐還願供香五斤、鮮花一束,還願金三千元答謝四面佛



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

2014年4月25日 星期五

東北阿贊師製作的心想事成油歡迎結緣



泰國東北法力高強的阿贊師親自開光製作的心想事成油歡迎信眾結緣(可增加人緣、魅力、招財、談生意、業務易成交⋯,可幫助信眾事事順心)(如接待客戶前塗在嘴唇,有加強說服力的作用;對於生意談判,面試、加強人緣都有極佳的效力)

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什麼原因使的眾生有高下之分?

《中部》《小業分別經》
Cūḷakammavibhaṅgasuttaṃ
德雄比丘 譯  
 
 
289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在舍衛城祇陀林給孤觸園。那時,都提亞的兒子年輕婆羅門須婆來到世尊的地方,與世尊互相問候。談過了友善與禮貌的話之後,他坐在一旁。坐在一旁之後,都提亞的兒子年輕婆羅門須婆對世尊說:「尊者喬達摩,是什麼原因、什麼緣故使人類顯現出下等與上等?尊者喬達摩,就像可以見到的,有些人短命,有些人長壽,有些人多病,有些人健康,有些人容貌醜陋,有些人美麗,有些人沒有勢力,有些人很有勢力,有些人貧窮,有些人富有,有些人出身低賤,有些人出身高貴,有些人愚癡,有些人有智慧。是什麼原因、什麼緣故使人類顯現出下等與上等?
 
「年輕婆羅門,眾生是業的所有者,業的繼承人,以業為起源,以業為親戚,以業為依靠。業使眾生有差別,也就是--有下等與上等。

  「我不明瞭尊者喬達摩這段簡要而未詳細解說的話的詳細含意。若尊者喬達摩能為我說這樣的法,使我明瞭尊者喬達摩這段簡要而未詳細解說的話的詳細含意,那是很好的!」

  290 「那麼,年輕婆羅門,注意聽,善加用心,我就要說了。」

  都提亞的兒子年輕婆羅門須婆回答世尊說:「是的,尊者。」世尊如此說:
  「年輕婆羅門,在此,某個女人或男人殺害生命,殘忍,滿手血腥,狂熱於毀滅與屠殺,對有命眾生毫不憐憫。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投生於失落處、惡趣、苦界、地獄。如果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沒有投生於失落處、惡趣、苦界、地獄,而是回來人間,那麼,無論再度投生在哪裡,他都會短命。年輕婆羅門,這是導致短命的方式,也就是──殺害生命,殘忍,滿手血腥,狂熱於毀滅與屠殺,對有命眾生毫不憐憫。」



  「年輕婆羅門,在此,某個女人或男人捨棄殺害生命,戒除殺害生命,放下棍棒,放下刀劍,有羞恥心,有同情心,安住於對一切有命眾生的憐憫。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投生於善趣天界。如果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沒有投生於善趣天界,而是回來人間,那麼,無論再度投生在哪裡,他都會長壽。年輕婆羅門,這是導致長壽的方式,也就是──捨棄殺害生命,戒除殺害生命,放下棍棒,放下刀劍,有羞恥心,有同情心,安住於對一切有命眾生的憐憫。」

  291 「年輕婆羅門,在此,某個女人或男人經常用手、用土塊、用棍棒或用刀劍傷害眾生。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投生於失落處、惡趣、苦界、地獄。如果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沒有投生於失落處、惡趣、苦界、地獄,而是回來人間,那麼,無論再度投生在哪裡,他都會多病。年輕婆羅門,這是導致多病的方式,也就是──經常用手、用土塊、用棍棒或用刀劍傷害眾生。」

  「年輕婆羅門,在此,某個女人或男人不用手、土塊、棍棒或刀劍傷害眾生。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投生於善趣天界。如果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沒有投生於善趣天界,而是回來人間,那麼,無論再度投生在哪裡,他都會健康。年輕婆羅門,這是導致健康的方式,也就是──不用手、土塊、棍棒或刀劍傷害眾生。」

  292 「年輕婆羅門,在此,某個女人或男人容易憤怒,經常激動,即使只是被說了幾句就生氣、震怒、憤恨、對抗,表現出氣憤、憎恨、不滿。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投生於失落處、惡趣、苦界、地獄。如果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沒有投生於失落處、惡趣、苦界、地獄,而是回來人間,那麼,無論再度投生在哪裡,他都會容貌醜陋。年輕婆羅門,這是導致容貌醜陋的方式,也就是──容易憤怒,經常激動,即使只是被說了幾句就生氣、震怒、憤恨、反抗,表現出氣憤、憎恨、不滿。」

  「年輕婆羅門,在此,某個女人或男人不容易憤怒,不經常激動,即使被說了很多話也不生氣、不震怒、不憤恨、不對抗,不表現出氣憤、憎恨、不滿。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投生於善趣天界。如果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沒有投生於善趣天界,而是回來人間,那麼,無論再度投生在哪裡,他都會容貌怡人。年輕婆羅門,這是導致容貌怡人的方式,也就是──不容易憤怒,不經常激動,即使被說了很多話也不生氣、不震怒、不憤恨、不對抗,不表現出氣憤、憎恨、不滿。」

  293 「年輕婆羅門,在此,某個女人或男人心存嫉妒,對別人所得到的利益、恭敬、尊重、致敬、禮拜、崇拜感到嫉妒、憤慨,繫懷怏怏不樂。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投生於失落處、惡趣、苦界、地獄。如果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沒有投生於失落處、惡趣、苦界、地獄,而是回來人間,那麼,無論再度投生在哪裡,他都會沒有勢力。年輕婆羅門,這是導致沒有勢力的方式,也就是──心存嫉妒,對別人所得到的利益、恭敬、尊重、致敬、禮拜、崇拜感到嫉妒、憤慨,繫懷怏怏不樂。」

  「年輕婆羅門,在此,某個女人或男人不心存嫉妒,對別人所得到的利益、恭敬、尊重、致敬、禮拜、崇拜不感到嫉妒,不憤慨,不繫懷怏怏不樂。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投生於善趣天界。如果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沒有投生於善趣天界,而是回來人間,那麼,無論再度投生在哪裡,他都會很有勢力。年輕婆羅門,這是導致很有勢力的方式,也就是──不心存嫉妒,對別人所得到的利益、恭敬、尊重、致敬、禮拜、崇拜不感到嫉妒,不憤慨,不繫懷怏怏不樂。」

  294 「年輕婆羅門,在此,某個女人或男人不布施食物、飲品、衣服、車乘、花蔓、香、油膏、床、住所、燈給沙門或婆羅門。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投生於失落處、惡趣、苦界、地獄。如果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沒有投生於失落處、惡趣、苦界、地獄,而是回來人間,那麼,無論再度投生在哪裡,他都會貧窮。年輕婆羅門,這是導致貧窮的方式,也就是──不布施食物、飲品、衣服、車乘、花蔓、香、油膏、床、住所、燈給沙門或婆羅門。」

  「年輕婆羅門,在此,某個女人或男人布施食物、飲品、衣服、車乘、花蔓、香、油膏、床、住所、燈給沙門或婆羅門。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投生於善趣天界。如果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沒有投生於善趣天界,而是回來人間,那麼,無論再度投生在哪裡,他都會富有。年輕婆羅門,這是導致富有的方式,也就是──布施食物、飲品、衣服、車乘、花蔓、香、油膏、床、住所、燈給沙門或婆羅門。」

  295 「年輕婆羅門,在此,某個女人或男人頑固與傲慢,不禮敬應受禮敬者,不起立致敬應受起立致敬者,不讓座位給應受座位者,不讓路給應受讓路者,不恭敬應受恭敬者,不尊重應受尊重者,不致敬應受致敬者,不禮拜應受禮拜者。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投生於失落處、惡趣、苦界、地獄。如果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沒有投生於失落處、惡趣、苦界、地獄,而是回來人間,那麼,無論再度投生在哪裡,他都會出身低賤。年輕婆羅門,這是導致出身低賤的方式,也就是──頑固與傲慢,不禮敬應受禮敬者,不起立致敬應受起立致敬者,不讓座位給應受座位者,不讓路給應受讓路者,不恭敬應受恭敬者,不尊重應受尊重者,不致敬應受致敬者,不禮拜應受禮拜者。」

  「年輕婆羅門,在此,某個女人或男人不頑固,不傲慢,禮敬應受禮敬者,起立致敬應受起立致敬者,讓座位給應受座位者,讓路給應受讓路者,恭敬應受恭敬者,尊重應受尊重者,致敬應受致敬者,禮拜應受禮拜者。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投生於善趣天界。如果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沒有投生於善趣天界,而是回來人間,那麼,無論再度投生在哪裡,他都會出身高貴。年輕婆羅門,這是導致出身高貴的方式,也就是──不頑固,不傲慢,禮敬應受禮敬者,起立致敬應受起立致敬者,讓座位給應受座位者,讓路給應受讓路者,恭敬應受恭敬者,尊重應受尊重者,致敬應受致敬者,禮拜應受禮拜者。」

  296 「年輕婆羅門,在此,某個女人或男人不前拜訪沙門或婆羅門,請問說:『尊者,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什麼是應受指責的?什麼是無可指責的?什麼是應當從事的?什麼是不應當從事的?做了什麼事會帶給我長期的損失與痛苦?做了什麼事會帶給我長期的利益與安樂?』。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投生於失落處、惡趣、苦界、地獄。如果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沒有投生於失落處、惡趣、苦界、地獄,而是回來人間,那麼,無論再度投生在哪裡,他都會愚癡。年輕婆羅門,這是導致愚癡的方式,也就是──不前往拜訪沙門或婆羅門,請問說:『尊者,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什麼是應受指責的?什麼是無可指責的?什麼是應當從事的?什麼是不應當從事的?做了什麼事會帶給我長期的損失與痛苦?做了什麼事會帶給我長期的利益與安樂?』。」

  「年輕婆羅門,在此,某個女人或男人前往拜訪沙門或婆羅門,請問說:『尊者,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什麼是應受指責的?什麼是無可指責的?什麼是應當從事的?什麼是不應當從事的?做了什麼事會帶給我長期的損失與痛苦?做了什麼事會帶給我長期的利益與安樂?』。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投生於善趣天界。如果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沒有投生於善趣天界,而是回來人間,那麼,無論再度投生在哪裡,他都會有智慧。年輕婆羅門,這是導致有智慧的方式,也就是──前往拜訪沙門或婆羅門,請問說:『尊者,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什麼是應受指責的?什麼是無可指責的?什麼是應當從事的?什麼是不應當從事的?做了什麼事會帶給我長期的損失與痛苦?做了什麼事會帶給我長期的利益與安樂?』。」

  「如此,年輕婆羅門,導致短命的方式帶來短命,導致長壽的方式帶來長壽,導致多病的方式帶來多病,導致健康的方式帶來健康,導致容貌醜陋的方式帶來容貌醜陋,導致容貌怡人的方式帶來容貌怡人,導致沒有勢力的方式帶來沒有勢力,導致很有勢力的方式帶來很有勢力,導致貧窮的方式帶來貧窮,導致富有的方式帶來富有,導致出身低賤的方式帶來出身低賤,導致出身高貴的方式帶來出身高貴,導致愚癡的方式帶來愚癡,導致有智慧的方式帶來有智慧。年輕婆羅門,眾生是業的所有者,業的繼承人,以業為起源,以業為親戚,以業為依靠。業使眾生有差別,也就是--有下等與上等。」

  「這樣說了之後,都提亞的兒子年輕婆羅門須婆對世尊如此說:『太好了!尊者喬達摩,太好了!尊者喬達摩。尊者喬達摩以種種方式闡明佛法,就好像將俯蓋向下之物翻仰向上,將隱藏覆蔽之物開張顯現,為迷路之人指示道路,也像在黑暗之中擎舉明燈,使得具有視力的人能夠見到眾顏色。我歸依尊者喬達摩,歸依法與歸依比丘僧團。請尊者喬達摩記得我是從今天開始直到命終都歸依的在家居士。』」

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

屬佛道修行者轉世的特徵

轉貼自FB社團 台灣佛教-正見學會 武烈王

初級特徵
1、多災多難磨難重重,身體與精神始終處於亞健康狀態。一生會有大難不死的經歷。
2、心軟慈悲不忍殺生,不貪金錢不吝嗇攢不住錢。
3、聰明智慧悟性高,天生對佛道宗教玄學感興趣。時常會走暗功,夢中常去一些山林古寺聖地飛行。
4、時常夢見神靈佛道,夢魘壓床,出體飛行夢。
5、偶爾會莫名其妙的暈厥,但是檢查沒毛病。
6、對佛道靈異身心有感應,接觸到這樣的人士,香童,僧道,去靈異之地,廟宇仙山,靈地鬼宅會有感覺。

高級特徵
1、八字與相上會有特殊印記符號。
2、有三星、七星的標誌,斑點或痣一類的,組成星圖。
3、陰陽分離,身體或身體某個部位,最明顯的是看手。攥起拳頭的時候,手心和手背之間的顏色突然變化,白的和紅的有一明顯界限。
4、天眼在偶然激化的情況下或是幼小時曾經開過。
5、夢中出神走暗功去過天界密處或看到過不認識的天書。
6、很多天地之間的事情,自己會莫名其妙的知道感覺很熟悉。
7、夢境中曾經到過某處,見到某些人物,接受過類似使命任務。

一般具備一半以上就可能從佛道修煉中來。

前世修行過的人,今生來到世上會是這樣的

一、為人處事:
◎ 絕對守法、守信、守時,臨危不亂、不畏強權,果斷力強。
◎ 責任心重、盡力扮演好每個角色、力求心安理得。
◎ 有禮貌、一視同仁、很公平、有分寸。
◎ 理性但不迷信,有錯一定認錯,堅持活在當下。
◎ 做事不僵化,不藏私,樂於將自己所會的教導別人。
◎ 不冷漠,樂於犧牲奉獻,寧傷自己也不害人。
◎ 不擺派頭、不會大小眼,常為他人著想、人緣好。
◎ 不以貌取人,而是從對方的小動作、小細節去衡量人。

二、個性:
◎擇善固執、獨立、主見強,帶點傲氣、不服輸,但尊重多數人的決定。
◎ 完美主義者,如果能做得更好一定再做一次。
◎ 不貪心、看錢不重,可能不善於管理自己的錢財,但對於公家的錢財分毫必清。
◎ 早熟懂事,凡事盡量不麻煩別人,卻願意幫助別人。
◎ 不輕言放棄,某些觀點也許悲觀,卻會積極面對人生。

三、情感與人際:
◎與家人情緣較薄,價值觀和一般人不太一樣,較易化小愛為大愛。
◎年歲即便老了,心態卻不一定老,心境像孩子一樣單純,笑聲爽朗熱情,是個天真可愛的人。
◎ 知道如何排解自己的情緒,會放空也會充電。
◎不害怕死亡,也不怕再轉世為人,如果可以,還是選擇為人群服務。
◎ 在人群中常是注目的焦點,內心卻總覺得不屬於人群。
◎ 對自我期許高,做心目中的自己,不做別人眼中的我。

四、其它:
◎常常想背起行囊隨意去流浪,到遙遠不知名的地方。
◎ 對一切充滿好奇與學習心,盡可能把握時間充實自己,學習能力強,組織、分析、歸納能力好。
◎ 非常注意自己身體的健康狀況,隨時做好死亡準備。
◎ 第六感的直覺判斷力很強。(網路資料)
◎ 藝術的眼光不錯,有美感,懂得欣賞。

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

泰國法會聖物結緣

2014年3月29~30日在泰國東北部黎逸府(Roi Et)舉行兩天兩夜供佛開光加持大法會,由九位龍波高僧和十多位阿贊師共同主持。這次特地有此機緣特地遠赴參與法會,並且恭請聖物回來與信眾結緣。

 此次恭請的聖物由九位龍波高僧及十多位阿贊師共同開光加持,總共有:

(1)三尊大梵天王四面佛金身(五吋)
(2)大梵天王四面佛佛牌
(3)經文符管項鍊
(4)人緣油
(5)蝴蝶手鍊
(6)經文符管及經文手鍊

每種聖物數量有限,有意供請信眾請與板橋四面佛聯繫。








2014年3月3日 星期一

泰國的"Wat"


Wat 在泰國為”寺廟”之意,
泰國佛教徒閒暇之餘會前往寺廟參拜致敬,
因為泰國人相信這也是一種積善求福的方式,
同時會帶來喜樂及好運,
並且這也是泰國人尋求改運的方式之一。

泰國人在重要慶典節日,
尤其是新年期間或潑水節時,
他們會在一天之內造訪參拜九間寺廟以尋求改運,
把壞的運氣驅走,帶來好的運氣,並且祈求一切平安順利心想事成。


泰國曼谷市寺廟非常多,其中曼谷九大寺廟為皇家寺廟,表列如下:
(1)Wat Phra Koea 玉佛寺,位於大皇宮內
                             開放時間:每日上午八點半到下午三點半
(2)Wat Pao 臥佛寺,位於大皇宮後方,接近Tha Tien碼頭
                             開放時間:每日上午八點到下午五點
(3)Wat Saket 薩凱寺,靠近民主紀念碑
                             開放時間:每日上午八點到下午五點
(4)Wat Bowon niwet,位於Phra Sumen路
                             開放時間:每日上午八點到下午四點
(5)Wat Suthat 蘇泰寺,在Bamrung Mueang路和Ti Thong路的交叉口
                             開放時間:每日上午八點到下午四點
(6)Wat Chana Songkhram,位於Chakkra phong路
                             開放時間:每日上午八點到下午四點
(7)Wat Kanlayanamit,位於Thetsaban Sai1路,在Thon Buri區的昭披耶河邊
                             開放時間:每日上午八點到下午四點
(8)Wat Rakhang,位於Tha Chang Lang碼頭對面
                             開放時間:每日上午八點到下午四點
(9)Wat Arun黎明寺,位於Arun Amarin路,在昭披耶河西側
                             開放時間:每日上午八點到下午五點

寺廟地圖請參閱網址:
https://www.google.com.tw/maps/ms?msid=212014482215484554900.0004f39973ca415566b17&msa=0

2014年2月7日 星期五

大年初五泰國龍波高僧親臨祈福加持活動花絮(一)

板橋四面佛於2014年2月4日(大年初五)當天,恭敬邀請泰國龍波高僧來為大家誦經點燈祈福加持。

活動開始前,龍波指導各項供品及現場的擺設。

現場準備了三十多樣的供品,有些還是特別從泰國運過來的。

以芭蕉葉編成的供品及泰國帶來能象徵步步高升的金塔銀塔。

準備就緒後,龍波在現場留影。

先獻上供品及向天王稟報今天的活動。


活動正式開始前,龍波先為我們唸經祈福,好讓我們在下午能夠全力協助他讓一切進行順利。

大家牽起白線誠心合掌。

點亮蠟燭,為大家照亮前途光明。

開始念經。

2014年1月31日 星期五

新聞:警訊! 湧蓮寺國運籤 「工、商」抽中下下籤

今天是大年初一,許多廟宇都在今日抽出國運籤,其中這一則,可以說與四面佛的指示相呼應。
去年底(陽曆)的時候,天王就率先指示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財富。籤詩中明確的指示:「不要貪心,要保守。」仔細解讀當中的意涵,我們大概知道,今年台灣的經濟狀況,應該會是怎麼樣了。

只是,不同的是,天王還說了,對於這樣的發展,不要以悲觀的角度去看待,因為貧窮的人將可以得到翻身的機會,無殼蝸牛將有機會可以買到屬於自己的家,努力奮發上進的人將有機會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

所以,很多事情,並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重點只在,你要用何種角度去想;同樣的事情,有人解讀成悲觀,有人解讀成樂觀,還是,我們應該以中性去看待?

無論如何,相信大家在天王的指示及幫助下,都能有一個幸福美好的人生。


新聞網址:http://tw.news.yahoo.com/%E8%AD%A6%E8%A8%8A-%E6%B9%A7%E8%93%AE%E5%AF%BA%E5%9C%8B%E9%81%8B%E7%B1%A4-%E5%B7%A5-%E5%95%86-%E6%8A%BD%E4%B8%AD%E4%B8%8B%E4%B8%8B%E7%B1%A4-011939427.html

警訊! 湧蓮寺國運籤 「工、商」抽中下下籤

過年拜拜求好運,蘆洲湧蓮寺抽出,代表士農工商的國運簽,結果工、商都抽出下下籤,湧蓮寺的主委,也是蓋出帝寶的宏泰集團創辦人林堉璘看到下下籤都驚訝冒汗了,他直言今年國際經濟環境回穩,但台灣經濟能不能一起復甦,就看政府政策方向穩不穩,而不是空有拼經濟的口號。
蘆洲湧蓮寺抽國運籤士農工商各一籤,但工、商卻都抽到下下籤。身為湧蓮寺主委也是打造台北豪宅指標帝寶的全台最大地王宏泰集團董事長林堉璘,直言今年景氣是否回春,全看政府的作為。點出馬總統每年都在拼經濟,但去年經濟成長率不好看,很大的原因是政府拼經濟的策略不穩。
希望政府要加油,林堉璘認為政府打房政策必須維持房價穩定。宏泰集團創辦人林堉璘:「一定要走穩定最好是別太漲,別太跌,對我們國人每一個人現在有房子的都占得比例相當高,已經可以說是每一個人都有房地產,如果真的跌下來也對我們也不是很好。」身為房地產首富,林堉璘呼籲房價不能大起大落,也讓人見識到這位神秘的房產大老自然親切的一面。

活動訊息:初五當天可準備一些錢來交換馬年錢母

103年二月4日(馬年初五)下午二點特遠從泰國恭請高僧來到板橋四面佛寺為信衆點燈祈福加持,並且準備「馬年錢母」供信眾交換,歡迎信衆參加。

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活動資訊:大年初五將請泰國高僧親臨加持

板橋四面佛將於103年國曆二月四日(大年初五)恭請泰國高僧親臨現場為信眾點燈祈福加持,歡迎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