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

如何修行?

繼上一篇為什麼要修行?之後,我們來談談如何修行?

坊間標榜修行的方法有很多,導師和團體也很多,常常令人目不暇給,大乘佛教更是說有八萬四千法門,這麼多種的理論和選擇,常常令人不知該從哪裡下手。

其實,沒有那麼難。就像龍波田大師在開示的時候這麼說:「修行的方法,其實沒有很多。

雜阿含404經中有那麼一個故事,大意如下:
有一天,佛陀在樹林裡,抓起一把落葉,問身邊的比丘:「是我手上的樹葉多,還是整片樹林的樹葉多?」比丘回答:「是整片樹林的樹葉多。」佛陀說:「是的。我所說的修行方法,就像手中的樹葉那麼少,這些是可以讓人究竟解脫的;而我所不說的法,就像樹林裡的樹葉那麼多,那些是沒有辦法讓人究竟解脫的。」

確實,正確的修行方法,其實沒有很多。



大乘佛教的法是否正確?這是千百年來一直爭議的問題,大乘號稱有八萬四千法門,但其實有些經典中也透露出一樣的訊息。就像妙法蓮華經裡面所說,八萬四千法門到最後,終究,就只有「一佛乘」。也就是說:真正正確的修行方法,其實只有一種而已其他都只是方便引導的說法)。

當然,大小乘之爭,阿含或法華(或般若、唯識等)究竟哪個才是究竟,這對於「向內」實修經驗不夠的人來說,談論這個其實毫無意義(計較文字遊戲而已),事實上,很多就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而已。



那麼,正確的一種方法,到底是什麼?其實短短幾個字就可以表達了。那就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是的,就是心經的開頭。

很多人以為念經有功德,所以就用念經的方式來修行。其實這就是像上面所講的,是屬於八萬四千法門當中的一個,那只是一種方便引導的說法。念經真正的目的其實是希望你有一天可以發現:「我是不是不要只有嘴巴念,而是可以照著經文所說的來實踐?」當你哪一天唸到心理產生這個念頭的時候,這就是一個超越和進步。很多人念了一輩子都沒有這麼想過,這樣的結果就令人失望。而你如果真的照經文所說的去加以實踐,那你到最後一定會發現:真正正確的修行方法,確實就只有那麼一種而已。那就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佛法,無論哪個法門,都是叫我們向內觀照,往內心探求。無論經中有多少的華麗詞藻,無論當中有多少複雜的名相(專有名詞),終究,終究,每一個法門,最後都是要我們向內觀照

我們眾生,習慣一天到晚,總是向「外」追尋,想獲得什麼就是從自己身體之外的各項人事物上面去努力,這沒有什麼不對,只是效率不高,而且就像上一篇所提到的,任何追尋到的快樂總是很短暫,快樂失去後很可能會帶來痛苦,而且必須不斷地找新的快樂來取代舊的,這樣無止盡的追逐下去到最後終究是一場空。

向「外」的空間其實很有限,因為我們每個人的視野都很有限,肉眼可以看到的範圍就這麼大,即使有望遠近可以看的較遠也還是很有限,聽聲音我們也聽不到太遙遠的,那麼其他感官也一樣。向外能做的事情一樣很有限,宇宙這麼大我們也只能對眼前的一點點人事物進行微小的干預。大部分人都沒有向「內」探求過,其實,不要以為自己的身體就這麼小,在浩瀚宇宙中好像一個螻蟻一樣,事實上,如果你向內探求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發覺,這裡面的世界,才是無限大

近年來,有人道出了這個宇宙的「秘密」,也就是「吸引力法則」,相類似的說法還有「無量之網」、「宇宙原力」等等,以及著名的心理學家榮格所提出來的「集體潛意識」(這些名稱雖然彼此各異,但當中的原理其實有諸多的相通之處)。我們的內在其實有很強的力量,可以啟動宇宙機制去實現任何你想實現的願望,自己個人的潛意識(小我)跟宇宙的集體潛意識(大我)是相通的,所以真正「跟宇宙下訂單」的方式就是往自己的「內在」去用功。

當然,如前文所說,修行的目的應該是要究竟解脫,並不是要讓自己有神通特異功能,能夠隨意操弄宇宙能量讓自己心想事成,雖然過程中有一部份是相通的,修習解脫道的過程也容易自然獲得這些能力,但那都只是附加價值而不是最終目的。向內觀照的每一個階段都會開啟各種神奇快樂的體驗,有些人很自然地就會留戀其中。



結論:

修行的法門,其實沒有很多,許多冠上不同名詞不同理論的說法,其實終究都是叫我們要「向內觀照」。
唯有向內觀照的修行方式,才是正確,能讓我們達到究竟解脫的。
心經開頭所說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可說是一切的總結,所有的修行方法到最後都是要這麼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